观点:公链之争,还没来,也不会再来
从2017年的大牛市开始,公链之争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大饼、以太、量子、柚子、本体等一众公链项目,无疑是市场上最耀眼的星。也正因如此,公链链成了人们眼中最有潜力的一个群体。
2018年,也正式在人们眼中成为“公链元年”,哪个公链最先落地成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也是人们在选择自己的投资标的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
然而,2019年已然过半,人们期待中的公链大规模落地并没有实现,甚至连影子都没有见到,更多的是为了落地而落地的案例。
那么,公链之争,到底会不会来?
曾经我也把这公链之间的一战看做必然。到了今天,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更有可能,公链之争只是我们的先入为主,更大的趋势中,我们会直接进入应用型通证百花齐放的时代。
我们经常用安卓和IOS来形容公链的意义所在——底层操作系统。实际上,也确实没有更这更合适的例子了。如今的以太坊,就像安卓的原始版本,问题众多,但是为其他公链的出现带来了思想的启蒙和成长的沃土。
在安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审美和需要衍生出MIUI、Flyme。但是,安卓的存在不会扼杀其他系统的存在,不会阻拦人们为了安全而选择IOS,不会妨碍人们为了情怀而选择Windows。同样,以太坊的意义在于,她是如今区块链的世界里生态最为完善,工具最为完备,参与者最为广泛的底层设施。如果说EOS是天使,恐怕会有更多人跳出来说她是恶魔,但如果说以太坊是半神,恐怕不会有多少人去提出异议。
以太坊会继续存在,继续繁荣,其他公链也会继续在自己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上前行,她们无需太多的瓜葛与纷争。随着5G的到来,数据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芯片等硬件设备的一代一代更新,公链落地的一天早晚会到来。猜想一下,技术进步,人这个独特群体的需求也会更加具体和复杂。为了全球应用,我们可以选择以太坊,为了小而美,为了成员准入审核,为了隐私和匿名安全,为了支付,我们的选择绝不会只是以太坊。
区块链给我们带来了透明,带来了不可篡改,带来了可追溯,更带来了无成本的信任。但区块链的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效率,以太坊可以从POW向POS转变,为了隐私,莱特可以吸收MimbleWimble,为了发展,ETH可以和ETC重新携手。
也许有一天,还是会有一条新的公链出来取代以太坊。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链上的世界所享受到的以前从未有过的自由。
一周预告 | Initia上线主网并在币安上市;美SEC举行第三次加密政策圆桌会议,将聚焦托管问题
要闻预告:Balance将于4月21日启动TGE;Binance Alpha和币安合约、Gate.io当日将上线Balance (EPT)美国证券托管结算公司DTCC推出代币化抵押品管理平台“A...
空投周报 | 币安将于4月21日向符合条件用户空投EPT代币;Walrus将向SUI生态游戏掌机持有者空投(4.14-4.20)
PRIME质押奖池剩余代币将于每周四发放给Wayfinder用户,持续至2027年6月。
下周必关注|SEC举行第三次加密政策圆桌会议;Hyperlane开放空投申领(4.21-4.27)
币安将于4月24日开放Initia(INIT)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