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Libra: 货币的溯源

收藏
分享

Libra大约是继比特币、以太坊之后的第三大现象级作品:理论上一旦引入全球大范围共识的数字稳定币,各种智能合约就可以如雨后春笋,得到全面应用了。

Libra本身也是合约的产物、是金融合约衍生品,或可称之为集合储备合约。 在“稳定币”这个概念产生以前,即民间货币制造不“流行”以前,我们熟悉的金融合约都是投入货币,得到结构性收益产品(资产)的合约。集合储备合约呢,则是投入资产,得到货币。

如果是购买资产,那么买了一般是不退的;但货币不一样,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必须保证随时兑付,因此集合储备的结构必须满足用户随时(自由)兑换的需求。这相当于把传统黑箱中的银行操作晒了出来,我们随时能够通过数据监督Libra的储备结构是不是有足够的流动性。在这个角度,Libra不是超主权的,而是不带有任何主权的性质,因为没有一张Libra是白条,而国家货币的相当部分是白条,代表铸币税或者社会承担的义务,但Libra与法币类货币有根本的不同,它只是狭义银行、代表民事的多方协议。因此听证会中,受到攻击的对象是Facebook这个主体,但没有人对Libra本身质疑,因为如今没有一家银行是100%准备金,这个话题不能在敏感场合爆出来。

Libra和抵押以太坊生成稳定币的其他产品也不一样 。以太坊属于资产而非货币,因为资产价格不稳定,其流动性跟法币相比是不值一提的,Libra的储备以法币为主,担当的是兑换角色,是一个自助存取的电子银行。Libra的储备货币中,如果有大量的限制兑换、或者难以兑换、支付范围受限的货币,流动性就会出问题。反过来,这样的货币就被一个大市场排除了。

所以,Libra将以往只有“主权人士”关心的问题,带到了公众关注范围:货币从哪来?货币的储备是什么?就这样开启了公众对货币溯源的元年。

答案则很简单:高流动性资产(资产中法币最佳、法币中美元最佳)即为货币储备。

某一品牌的私人货币,不管是Libra或者摩根币都好,其信誉和质量由使用范围和储备资产决定。银行信用、应收帐款能不能作为储备资产?听起来也不是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世界需要多少货币? 很明显,如果甲方也有货币、乙方也有货币,两者交换手中的货币是没有意义的。甲方有货币,乙方通过向甲方交付商品和服务,得到货币,乙方就也是有钱人了。当人人能想办法发行货币时,大家就会发现其实货币不需要那么多,就出现了先入为主和货币竞争。

经营货币的逻辑,如信贷和支付,是不同的。信贷业务会产生货币创造,《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向工商业企业等主体提供金融服务,评定其信用并向其发放贷款。在消费金融兴起之前,信贷被视为向商人提供的,授权有企业家能力的主体使用社会信用的特权。企业家利用信贷特权、从事有风险性的事业,推动工商业的进展,并为企业赚取利润。Libra只涉及支付结算收手续费,没有触及银行-企业信贷的特权,所以币圈流传的“100%保证金”传说,事实上一直是个噱头。

这也是公众很少思考的问题:金融业的社会角色或者任务是什么?

金融业不仅是印钞科技,还通过“向谁注资”的决策,与实业或政府共存亡。

至于金融业的存在形式,例如在高科技领域,风投替代银行信贷也很久了。全世界的银行信贷都更多关注抵押品,因此与稳定币发行的原理区别不大。银行归根到底也是一家企业,它的筹资能力能不能跟Libra筹集储备货币相比,也是一个问题。换句话说,信贷业务是不是必须通过“低于100%保证金或者100%极高流动性抵押品”的形式进行,可能要划问号。这里做一个猜想,即各类抵押品都可以直接发行成货币,那么在支付时只需要比对货币质量,而不一定用次等的抵押品、通过银行贷出来看上去都是Libra正品的货币。

举个实例,承兴国际发行的ABS,资管机构无法与京东面签,最后京东、诺亚都主张不知情,本质是作为抵押品的应收帐款上面,京东的签名是假的,溯源出了问题。其实底层应收帐款是来自京东的,少京东一个签名抵押品就是伪造的,相应的这笔兑换(法币兑京东白条)在技术上无效。

那么Libra的贡献可能就很明显了,公众开始懂得对货币储备溯源来判断一家货币的质量。Libra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面向更复杂的抵押品或者储备,向推动社会发展的部门注入冒险的资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