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ETH Gas15 Gwei ($0.95)
简体中文

4E Labs|全球RWA监管分类对比:新加坡新规、美国穿透式监管与香港双轨机制的差异化路径

2025年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资本市场产品代币化指南》,通过17个具体案例为RWA行业提供了清晰的监管框架,标志着亚洲RWA监管进入新阶段。这份34页的文件采用”技术中性”原则,核心逻辑是”same activity, same risk, same regulatory outcome”(同样的活动、同样的风险、同样的监管结果),不看代币的技术形式,只看其经济实质。

?: 资本市场产品代币化指南

MAS将代币分为两大类: 构成CMPs(资本市场产品)的代币(9类案例)

不构成CMPs的代币(8类案例)

美国采用” 穿透式监管 ”原则,SEC使用 Howey测试 作为判断标准。

Howey测试的四个条件包括:金钱投入、共同事业、对他人努力所得利润的合理预期、依赖他人努力。

绝大多数RWA项目,尤其是代表收益权的资产,都极易落入Howey测试范畴,必须严格遵守SEC规定。

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建立了全球首个全面的加密资产监管框架,将代币分为三类:

法国兴业银行EURCV :欧盟首个由受监管银行在MiCA框架下发行的欧元稳定币,采用”许可白名单”机制,在欧洲投资银行(EIB)的数字债券发行中被用作”原子结算”工具。

香港采取”穿透式”监管原则,将RWA分为三类:

香港要求对绿色债券、贸易应收账款等合规资产实行”绿灯快审”。欧盟MiCA强调数据安全与跨境合规,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符合审慎监管标准。

2025年上半年,RWA市场规模从年初的86亿美元增长至230亿美元,涨幅达260%。代币化私人信贷占据最大市场份额(58%),其次是代币化美国国债(34%)。截至2025年6月,全球RWA市场总市值已突破24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380%。

新加坡《资本市场产品代币化指南》的发布,为全球RWA监管提供了清晰的范本。不同司法辖区的监管差异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对于RWA项目方而言,关键在于根据目标市场、资产类型和业务模式,选择适合的合规路径和技术架构。随着监管框架的逐步清晰和技术的不断成熟,RWA有望在规范发展的轨道上释放其创新价值,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重要桥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