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138,572,233,512.84 +0.01%
24H爆仓
$376,922,019.34 -0.26%
恐慌指数:
0%
ETH Gas
加密货币
交易所

Gonka算法系列(1)PoW 2.0介绍

收藏
分享

引言:从无意义计算到有意义的AI工作

传统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机制,如比特币网络所采用的,虽然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固有的能源浪费问题一直备受诟病。Gonka 项目通过创新的 PoW 2.0机制 ,将这一困境转化为机遇,让原本用于无意义哈希计算的算力真正服务于 AI 推理和训练任务。

在深入探讨 PoW 2.0 的技术细节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其核心设计理念:将原本用于维护网络安全的计算资源,重新定向到具有实际价值的 AI 计算任务中,从而实现计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 PoW 2.0完整生命周期:Epoch的精密编排

为了实现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PoW 2.0 采用了基于区块高度的 Epoch 管理机制。每个 Epoch 都有明确的阶段划分和时间安排,确保网络安全维护与 AI 计算服务能够协调进行。

1.1 Epoch架构概览

Gonka 采用基于区块高度的 Epoch 管理机制,每个 Epoch的长度以区块数为单位计算 。根据实际的网络配置:

数据来源 :genesis/genesis-overrides.json#L23-L32

为了更好地理解 Epoch 的运作机制,我们需要先了解其在整个网络中的作用。Epoch 不仅是时间管理的基本单位,更是协调 PoW 计算、验证和 AI 服务的关键框架。

1.2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划分

Gonka 的 Epoch 生命周期分为四个关键阶段,通过精确的时间编排实现算力的高效利用:

阶段1:PoW计算竞赛阶段(60个区块)

在每个 Epoch 中,系统分配 60个区块的时间 专门用于 PoW 计算竞赛(生产环境配置)。这个阶段决定了节点在后续阶段的任务分配权重。

在这一阶段,节点会执行基于 Transformer 模型的前向传播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目标向量的距离来衡量工作量。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的计算结果被视为有效的 PoW 证明。

阶段2:PoC交换阶段(5个区块)

PoW 竞赛结束后,节点有 5 个区块的时间提交计算结果。

阶段3:PoC验证阶段(20个区块)

网络对提交的 PoW 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阶段4:推理服务阶段(剩余时间)

验证完成后,节点根据其在 PoW 阶段的表现获得相应的推理任务分配权重,开始执行推理服务。

1.3时间分配的精确计算

虽然系统基于区块高度管理,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时间概念:

数据来源 :基于实际网络配置和区块链特性计算

这样, 每个epoch大约持续24小时,其中PoW阶段约6分钟 ,剩余时间用于 AI 推理和训练服务。

2. 任务分配的随机性与权重机制

在了解了 Epoch 的生命周期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 PoW 2.0 如何通过权重机制来实现任务的公平分配。这一机制确保了高质量的节点能够获得更多任务,形成良性循环。

2.1权重驱动的随机分配

任务分配遵循 随机且按权重比例 的原则。节点的权重由多个因素决定:

数据来源 :inference-chain/proto/inference/inference/participant.proto

在 Gonka 网络中,节点权重是动态调整的,主要基于节点的历史表现。权重较高的节点有更大的概率被分配到推理任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奖励。

2.2基于PoC权重的奖励分配

奖励分配机制是激励节点参与网络维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基于 PoC 权重的分配方式,确保了节点的贡献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数据来源 :proposals/tokenomics-v 2/bitcoin-reward.md

这种奖励分配机制确保了节点根据其在 PoW 阶段的表现获得相应的奖励,激励节点积极参与网络维护和 AI 计算任务。

3. 奖励机制与惩罚策略

除了任务分配机制外,奖励与惩罚策略也是维护网络健康运行的关键。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了 PoW 2.0 的激励体系。

3.1统计显著性检验

根据技术设计,节点 不会获得奖励 的情况包括:

•拒绝执行分配的任务

•在统计学上显著数量的任务中提交错误结果

•在 Epoch 内的可用性过低

网络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来识别和惩罚不良行为的节点,确保网络的健康运行。

3.2实时统计监控

系统持续监控每个节点的表现指标:

通过实时监控节点的表现,系统能够动态调整节点权重,确保高质量的节点获得更多任务分配。

4. 区块生成与共识机制:独立运行的安全基石

在理解了激励机制之后,我们还需要关注 PoW 2.0 的底层安全机制。区块生成与共识机制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基石。

4.1连续且独立的区块生成机制

区块生成是一个连续且独立的过程 。这个过程与 PoW 计算竞赛、推理任务执行等其他网络活动相互独立,确保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区块生成的独立性设计确保了即使 AI 计算任务出现问题,区块链网络仍能正常运行。

4.2基于Tendermint的分层共识设计

Gonka 采用 分层共识机制 ,将区块链安全性与 AI 计算任务分离:

这种分层设计使得区块链的安全性与 AI 计算任务可以独立优化,互不影响。

4.3区块生成的稳定性保证

区块生成过程与 PoW 计算、推理任务等应用层活动 完全独立 ,这种设计确保了:

- 网络活跃性 :即使 AI 计算任务失败,区块链仍能正常运行

- 系统稳定性 :共识进程不依赖于外部计算资源

- 安全性保证 :拜占庭容错算法确保网络安全

5. 与比特币挖矿的本质区别

在深入技术细节之后,让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来对比 PoW 2.0 与传统比特币挖矿的本质区别。

5.1计算目的的根本转变

5.2经济模型的创新

Gonka 引入了 利用率奖励 概念,节点不仅因维护网络安全获得奖励,更因提供有价值的 AI 计算服务获得额外激励。

6. 技术实现深度解析:AI计算与区块链安全的有机融合

在了解了 PoW 2.0 的整体架构之后,我们需要深入到具体的技术实现层面,理解 AI 计算与区块链安全是如何有机融合的。

6.1 PoW计算的技术栈与架构设计

核心设计理念 :Gonka PoW 2.0 的技术实现将传统的哈希计算替换为有意义的 Transformer前向传播计算 。这种设计不仅保持了 PoW 的安全性特征,更将计算资源导向了具有实际价值的 AI 推理任务。

在 PoW 计算阶段,每个节点会执行以下步骤:

1. 基于当前区块哈希生成确定性的模型权重

2. 生成随机输入向量

3. 执行神经网络前向传播计算

4. 计算输出向量与目标向量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

数据来源 :mlnode/packages/pow/src/pow/compute/compute.py#L138-L180

技术创新要点

1. 智能计算度量 :距离计算替代哈希难度,使工作量证明基于实际 AI 计算能力

2. 内存密集型设计 :Transformer 计算的高内存需求天然具备 ASIC 抗性

3. 确定性随机化 :通过区块哈希驱动的随机排列确保全网计算公平性

4. 计算可验证性 :前向传播的确定性确保计算结果可被独立验证

6.2 ModelWrapper:多设备并行计算架构

架构设计 :Gonka 采用了 ModelWrapper 架构来优化多 GPU 环境下的 AI 计算性能,这对于实现高效的 PoW 计算至关重要。

ModelWrapper 的主要功能包括:

5. 模型的分布式加载和管理

6. 多 GPU 设备的自动分配和优化

7. 计算过程的性能监控和统计

数据来源 :mlnode/packages/pow/src/pow/compute/model_init.py#L20-L121

关键技术特性

1. 确定性初始化 :基于区块哈希的权重初始化确保全网模型一致性

2. 多设备支持 :自动检测和利用多 GPU 环境提升计算效率

3. 内存优化 :使用 FP 16 精度平衡计算精度与内存使用

4. 性能监控 :集成时间统计确保计算性能可观测

7. 有意义挖矿的生态价值

在技术实现之外,PoW 2.0 还创造了多方共赢的生态价值,这是其区别于传统挖矿的重要特征。

7.1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设计

Gonka PoW 2.0 创建了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这种设计体现了经济激励的精巧优化:

AI开发者收益

- 成本降低 :相比传统云服务提供商,获得成本更低的去中心化算力资源

- 服务多样性 :接入由不同硬件配置组成的异构计算网络

- 避免垄断 :摆脱对单一云服务提供商的依赖

矿工(节点运营者)收益

- 双重收益 :算力投入产生区块链安全性奖励+ AI 服务收益

- 资源利用最大化 :PoW 阶段外的大量时间用于有价值的 AI 推理和训练

- 长期激励 :基于实际 AI 服务贡献的持续奖励机制

网络用户收益

- 创新服务 :享受基于 AI 的去中心化应用服务

- 成本优势 :去中心化竞争带来的价格优势

- 服务可靠性 :分布式架构提供的高可用性

环境效益

- 能效比提升 :从"纯安全性消耗"转向"安全性+生产力双重产出"

- 资源优化 :现有 GPU 等计算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 碳足迹减少 :相同硬件投入产生更多社会价值

7.2技术创新的产业示范效应

Gonka 的成功将为整个区块链和 AI 行业提供重要的技术示范:

7.2.1区块链行业影响

- 共识机制进化 :证明 PoW 可以从"能源消耗型"进化为"价值创造型"

- 可持续发展路径 :为其他区块链项目提供环境友好的技术方案

- 应用场景拓展 :开辟区块链与 AI 深度融合的新应用领域

7.2.2 AI行业影响

- 计算资源民主化 :打破 AI 计算的中心化垄断格局

- 成本结构优化 :为 AI 开发提供更经济的计算资源

- 创新加速 :降低 AI 创业和研发的资源门槛

总结:计算范式的历史性转变

Gonka PoW 2.0 代表了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历史性转变,它的核心要素包括:

核心创新特性

1. 完整生命周期设计

- 24小时Epoch周期 :基于 17,280 个区块的精确管理

- 6分钟PoW阶段 :仅 60 个区块的权重竞争期

- 剩余时间专注AI :超过 99%的时间用于 LLM 推理和训练

2. 任务分配机制

- 随机且按权重比例 :确保网络资源的公平分配

- 统计显著性检验 :节点拒绝或错误执行任务将不获得奖励

- 基于PoC权重的奖励 :按计算贡献比例分配奖励

3. 区块生成独立性

- 连续且独立的进程 :每个区块相对固定的生成时间

- 与AI计算独立 :区块链安全性不依赖于 AI 计算状态

- Tendermint BFT共识 :提供拜占庭容错和即时最终性

技术与经济模式创新

4. 阶段化算力利用 :将传统 PoW 的 24/7 无意义计算转变为阶段化的有价值服务

5. 经济价值最大化 :相同的硬件投入产生安全性和 AI 计算双重价值

6. 可持续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块链的环境影响问题

7. 技术协同 :区块链安全性与 AI 计算能力的有机结合

未来影响与意义

随着 AI 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Gonka PoW 2.0 所代表的"有意义挖矿"理念将成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整个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

通过将传统的"能源消耗型安全"转变为"价值创造型安全",Gonka 为区块链技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让每一份算力投入都能产生真正的社会价值

注:本文基于Gonka项目的实际代码实现和技术文档编写,所有代码示例均来自项目官方代码库。

关于 Gonka.ai

Gonka 是一个旨在提供高效 AI 算力的去中心化网络,其设计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 GPU 算力,完成有意义的 AI 工作负载。通过消除中心化守门人,Gonka 为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无需许可的算力资源访问,同时通过其原生代币 GNK 奖励所有参与者。

Gonka 由美国 AI 开发商 Product Science Inc.孵化。该公司由 Web 2 行业资深人士、前 Snap Inc.核心产品总监 Libermans 兄妹创立,并于 2023 年成功融资 1800 万美元,投资者包括 OpenAI 投资方 Coatue Management、Solana 投资方 Slow Ventures、K 5、Insight and Benchmark 合伙人等。项目的早期贡献者包括 6 blocks、Hard Yaka、Gcore 和 Bitfury 等 Web 2-Web 3 领域的知名领军企业。

官网 | Github | X | Discord | 白皮书 | 经济模型 | 用户手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