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186,380,635,702.57 +0.03%
24H爆仓
$226,528,035.58 -0.41%
恐慌指数:
0%
ETH Gas
币种
交易所

对话 Plume 创始人 Chris Yin:如何构建加密原生的 RWA 生态系统?

收藏
分享

原文标题: Building a Crypto-Native RWA Ecosystem with Chris Yin of Plume

原文来源:Rebank

原文编译:Luiza,ChainCatcher

 

与稳定币一起, RWA 正在成为金融市场向区块链形式的升级结算 渠道 转型的核心支柱。 Plume RWA 赛道最受关注的玩家之一,其生态系统将投机性零售用户与传统金融资产的收益体验连接起来,其核心逻辑是:加密领域的活力是推动金融业务上链的需求源泉。

在本次对话中,主持人 Will Beeson Plume 联合创始人兼 CEO Chris Yin 探讨了 Plume 的主要亮点与未来愿景,以及金融业务上链的多种可行路径,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

Will

首先,请您用自己语言阐述对 Plume 所处赛道的整体思考,以及对这个项目的长期愿景。

Chris

先简单介绍背景: Plume 专注于 RWA 领域。我们正在构建一条区块链、一个生态系统和一个网络——所有这些都聚焦于将 RWA 引入链上,并让用户能以链上原生方式与之互动。

我们的独特之处在于 " 加密优先 " 的路径。在将链下资产代币化的过程中,我们并非简单复制传统系统,而是赋予这些资产新的特性,使其在加密原生环境中发挥更大效用。关键在于利用链上优势——可组合性、流动性、透明度和可编程性——并将这些特性赋予 RWA 。目前我们拥有 RWA 领域最大的用户生态系统,正在积极建设基础设施,来迎接加密发展的下一阶段。

Plume 的创立动机很简单:我们要推动加密经济发展。我们坚信链上生活——即完全在加密原生环境中运作——具有根本性优势: 24 小时不间断的全球市场、现实资产所有权、即时的可组合性,以及无需许可的创新空间。正是这些特性催生了 DeFi 、稳定币以及后续一系列相关领域的发展。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使用这些基础模块创造新事物。通过将这些能力锚定于 RWA ——并确保代币 A 确实对应现实资产 B ——我们开启了全新的创新维度。

宏观上看,当前加密资产总规模约 3-4 万亿美元,而现实世界经济——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私人信贷、收藏品等——价值高达数千万亿美元。我们的机遇就在于将这些资本引入链上,构建统一的全球经济层。

试想一下,将割裂的系统——如纳斯达克、港交所、 eBay 等——整合为无缝连接、可编程的统一市场。加密的魅力在于:你可以从任何地方登录,点击几下就能即时完成交易。这种用户体验应该适用于所有资产,而不仅是加密原生资产。

今天,我们已看到这一变革的催化剂:比特币 ETF 吸引机构广泛关注;稳定币逐步走向主流——各国政府和主要金融机构都在考虑发行自己的稳定币;监管也在跟进,从美国到亚洲,从拉美到中东,各地都在调整监管框架,以适应这一新兴趋势。​

Will

您的观点与该领域其他参与者的思路截然不同,以 Figure 公司为例,他们专注于华尔街和机构用户的深度需求,从房屋净值贷款( HELOC )等传统金融产品起步,试图用区块链优化其发行和管理流程,本质上,他们是想用区块链打造更优质的传统金融产品。

而您的观点几乎相悖:加密领域已有大量用户,他们带着特定目的来到加密领域。与其改造区块链来解决传统金融问题,不如发挥加密的独特优势——逐步搭建通往实体经济的自然桥梁。请详述该思路。

Chris

确实如此。我们对行业的看法之所以与众不同,背后有几方面原因。以 Figure 为例, RWA 领域的一大优势在于其 “正和博弈”的特性。市场爆发式增长时不会只有一个赢家,未来必将涌现众多成功企业和多种发展路径。我们尊重所有参与者,这对行业整体是有利的。

如您所说, Figure 这类公司是用区块链解决 TradFi 的痛点:提升房屋净值贷款效率,从流程和成本角度切入,让房屋净值信贷( HELOC )更高效。而我们的思路恰恰相反。我们押注加密经济增长,而非传统金融产品转型。传统金融的转型在我们看来是结果而非目标。当今的加密世界已承载数万亿美元资产,拥有庞大且持续增长的用户基础——而这个生态仍在持续扩张。随着规模增长,用户需求自然会演进。因此我们并非对现有产品进行 " 内部改造 " ,而是致力于探索和构建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种哲学导向催生了截然不同的流程和产品。我们深度践行加密原则:流动性、可组合性、易用性,并且更关注总收入而非成本控制。人们进入加密领域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赚钱。这正是 BTC meme 币存在的根本逻辑:用户追求的是收益增长和上行空间。

基于此视角,我们不会从传统金融体验起步——那种需要 KYC 、操作繁琐、转账受限的模式,其终端用户的收益改善其实非常有限。但我们的方法论是:如何将产品彻底转化为加密原生体验?比如现在通过链上国债产品,以 USDS Maker 新推出的 Sky 产品为例:我可以直接上 Uniswap Maker 网站,用稳定币点击存款或兑换,就相当于持有了国债。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种变革意义巨大。 USDS 目前锁仓量约四五十亿美元,它具有全生态可组合性,已成为与其他生息稳定币并列的标准价值存储手段。这种差异推动了使用量、交易量和需求增长,并催生出更多上层应用。相比之下,单纯以传统金融方式上链的 HELOC 或美国短期国债等相关产品要求用户:必须符合合格投资者资质( 500 万美元资金门槛)、限定交易时间窗口、交易单位以 10 万美元为增量,且必须完成 KYC 认证。以 BlackRock BUIDL 基金(由 Securitize 管理)为例,虽然表现不错,且总锁仓量达二三十亿美元,但规模仍小于 USDS ,更重要的是持有者数量极少,仅有几十个。

当你构建的是加密原生产品而非 " 基于区块链的传统金融产品 " 时,终将获得截然不同的用户体验——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我们更关注收入增长而非成本节省。节约成本固然有用,但现阶段我们更注重帮助资产管理者和加密用户赚取更多收益、开拓新市场、扩大覆盖范围。稳定币和链上美国国债意味着将美国金融基础设施输出至全球——这才是我们想要实现的愿景,而非仅仅让现有国债买家交易提速。核心命题在于:如何创造新原生加密产品和体验,让其该体验反向赋能传统金融体系?

Will

具体是哪些新体验? Plume 平台上有哪些成功案例?

Chris

涉及多种类型,很难简单归类,但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Plume 上,我们从另类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到收藏品(宝可梦卡牌、威士忌、手表、葡萄酒),再到 BlackRock Blackstone Carlyle 等机构的金融产品,应有尽有。

目前最受关注的是两类:

1. 国债产品:随着汇率波动和利率持续走高,链上国债已成为加密领域乃至全球市场的焦点,这类产品需求旺盛;

2. Mineral Vault :这是我们一个协议,专门代币化矿权。 Mineral Vault 在美拥有约 3000 口油井(主要在得克萨斯州),这些油井能产生极其稳定的现金流,年化收益率 13%-20% 。该公司在现实世界已有 60 万股东,与我们合作将其代币化后,不到两个月就吸引了 8.5 万链上持有者。

在现实世界,普通投资者几乎不可能参与油井投资。而在链上,通过我们的 Nest 协议,你只需点击按钮,将稳定币兑换为代币,就能立即开始获得定期收益分配。链上转化率也令人震撼:短短两个月内, Mineral Vault 总股东人数中已有超过 10% 迁移至链上。如此规模的资金流入促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定位——他们正在调整产品策略和商业模式,以迎合全球加密原生用户的需求。

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链上化如何从根本上重塑产品本质:交互体验、资本流动速度和可访问范围都发生质的飞跃。资产不再是被简单移植,而是获得了真正的加密原生生命力。

Will

这是否涉及杠杆循环(借入资金再投资)?您认为这是资本上链的主要驱动力吗?

Chris

这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与 Plume 同类别平台中,我们是唯一真正实现循环杠杆操作的产品。其他项目或许曾提及此概念,但数据显示实际使用率始终为零。这种操作技术门槛极高,与经典加密货币循环策略截然不同。

Mineral Vault 这个资产上,我们目前促成约 4000 万美元的杠杆交易。用户通过借贷协议借入资金,购买更多资产,形成循环。这对资产发行方意味着更多资金流入,对用户意味着更高收益,对借贷协议意味着资金利用率提升。这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传统金额根本无法实现这种操作。

Will

Plume 未来会专注于资产发行和管理,还是会拓展至支付、嵌入式钱包等其他领域?

Chris 对我们来说,根据用户和市场需求,任何业务都会随逐步扩展。但我们不会忘记 Plume 初心:推动加密经济发展。构建专用区块链和生态系统是为了实现资产上链,但最终目标是用户体验——让全球用户一键完成各种操作。

支付可能是我们未来会涉足的领域,但目前资产发行是核心驱动力。但仅仅将资产上链远远不够,要让资产真正获得成功,必须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包括买方群体、流动性提供方、可组合性以及创新的资产应用场景。这正是我们当前着力构建的蓝图。

无论是支付场景、嵌入式体验还是多平台集成,我们持开放态度:无论是支付、嵌入式体验还是与其他平台集成。例如将这些资产接入 Robinhood 钱包、房地产应用等。

传统公链往往存在零和思维。我们不这么看,我们始终着眼于整个加密生态体系的建设。 Plume 及其生态架构是目前引导市场入场的最佳范式,但这只是起点。我们正积极布局多元场景的扩展。比如 Solana 有很好的社区,我们很乐意将项目引入 Solana 让更多人使用。这种正和效应有助于所有人成长——包括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既可对接传统银行,也能兼容其他公链。 Plume 不仅仅是一条区块链。拥有自己的区块链是启动这个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出现在所有用户需要我们的地方。

Will

您预计 Plume 的用户或交易量将如何实现 10 倍增长?新加密用户?与 Revolut Nubank 等平台合作?还是通过独家资产吸引用户?

Chris 增长的关键在于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如果其他地方也能获得,用户就不会迁移。就像 iPhone 的成功不在于能看新闻,而在于可支持 Uber Airbnb 等应用,相比于台式机,带来了全新的移动端体验。

目前 RWA 在加密领域的规模还很小(稳定币 2000 亿美元, RWA 不足 100 亿美元),仅在这一领域就有很大增长空间。

因此第一阶段是推动加密生态内部的增长——拓展至新公链并纳入比特币等新型资产。纵向开发独家创新产品——从早期的比特币 meme 币,向结构化产品、杠杆工具和多元接入点演进,以吸引差异化用户群体。

第二阶段是将 Plume 嵌入用户已有的使用场景(例如 Revolut Nubank 等平台)。稳定币已成为用户进入加密领域的主要通道,借势稳定币全球扩张趋势,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叠加新产品,实现自然用户转化。

用户可细分为三类:

加密原生用户 ——以比特币持有者为代表,多为长期持有型投资者。这类用户与我们正在构建的产品类型高度契合。

DeFi 深度用户 ——包括杠杆交易者、收益农场主和循环质押追求 APY 的用户,同样与我们的产品天然匹配。

稳定币用户 ——这才是潜力最大的关键群体。他们不关心杠杆或 DeFi 策略,只寻求更优质的储蓄方案

当我们触达第三类用户时,用户采纳度将实现爆发式增长。但目前,由于 RWA 仍处于早期小众阶段,仅依靠加密生态内部的增长就足以实现 10 倍扩张。在此之后,下一个 10 倍增长将来自 Web2 渠道和稳定币驱动的生态系统。

Will 请谈谈 Nest 协议,以及构建 RWA 专用链的整体理念。你们很早就采取了独特策略——同时搭建 Layer 1 Layer 2 ,并在链上直接开发多个应用程序,甚至亲自推动具体应用场景的业务发展。

Chris 我们是少数采取全栈式方法的团队。这是因为我们更关注解决问题而非推广技术。

最初我们只想构建代币化引擎,但随着深入,我们意识到需要建设完整的生态系统,如法律体系、合规框架、基础设施等。说实话,如果要给建议,我会说:慎重考虑是否要建链。这耗费了我数年心血。

人们以为建链就是发布代码和招募开发者。实际上你需要流动性、代币经济、开发者社区等全套体系。加上 RWA 的复杂性——法律协议、托管、现金流、监管——挑战更大。

当初代币化需要 6-36 个月,成本 10-20 万美元,就像早期互联网创业需要先筹资买服务器。我们想改变这种状况,像 AWS 那样让代币化变得快速、廉价、易用。

但资产上链后,真正的挑战是可用性。即使是杠杆循环这样的常见操作,在 RWA 上也异常复杂:定价非实时、流动性薄弱、预言机缺失,还有 KYC AML 、税务、许可等问题。

因此我们不得不自己构建更多组件。 Nest 就是我们开发的收益分配产品,它将 RWA 的复杂性简化为 Uniswap 式的体验:选择合约、存入、兑换,完成。

但要让 Nest 运作,我们需要完成全套工作:注册实体、整合 KYC 、处理税务、许可、合规等。如果没人能在基础上建设,基础设施就毫无价值。所以我们构建了完整的技术栈。

Will 你们在技术开发与法律 / 监管架构上的投入比例如何?

Chris 说实话,法律和监管工作占很大比重。技术也不简单——仅让借贷市场和循环系统适配 RWA 就需要大量定制开发。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与监管机构沟通(华盛顿、香港、阿联酋等),实时了解政策动向并融入业务。设立托管结构成本很高( 2.5 -20 万美元不等),我们承担这些工作以减轻发行方负担。

还有持续的运营工作:报税、文件提交、合规维护等。这些看不见的工作量非常庞大。

Will Stripe 通过 Atlas 服务吸引初创公司,再通过支付处理盈利。 Plume 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Chris: 本质上是相同模式,取决于你在哪个环节加入:

1. 代币化服务:帮助资产上链 2. 生态接入:协助资产获得流动性和用户

我们的盈利来源包括:

Gas 费:通过链上交易手续费

Nest 等产品:从生息资产中抽取少量收益

链下 - 链上套利:例如为需要即时流动性的资产提供提前结算服务

这些不仅创造收入,也提升用户体验。就像 MEV 成为加密领域重要收入来源一样,现实世界与链上市场间的套利机会潜力巨大。

Will 这最终创造了更流畅的用户体验,虽然有一定成本,但实现了实时、互联网速度的经济运作。

Chris :确实如此。当你能一键将资金配置到全球最优质的投资机会中,再一键收回时,这种变革是颠覆性的。传统系统完成这个过程要么不可能,要么成本极高。我们将成本降低 90% ,在保留 5-10% 收益的同时,仍能建立出色的业务。

Will 非常感谢您的时间。这次对话非常精彩。

Chris 非常感谢邀请。 RWA 不是简单将现实世界资产搬入加密领域,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市场,在这个世界中,加密货币和实体经济资产将融合为一体,不再有明确的界限。最激动人心的创意尚未诞生,我们始终开放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