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156,358,626,716.02 +0%
24H爆仓
$288,304,633.31 -0.55%
恐慌指数:
0%
ETH Gas
现货
交易所

以太坊金库大玩家:拆解The Ether Machine的点金之法与背后关键推手

收藏
分享

作者:Zz,ChainCatcher

 

" 以太坊财库策略公司 The Ether Machine (下文简称为 ETHM )于 8 4 日宣布再度增持 10,605 ETH ,使其以太坊总持有量攀升至 345,362 枚,价值约合 12.7 亿美元。这是该公司上市不足半月内的第二次大规模增持。

作为专注于以太坊投资的公司, ETHM 7 月宣布将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初始计划 40 万枚 ETH ,市值近 16 亿美元。而在 7 月底,该公司已进行过一次 1.5 万枚的增持。

The Ether Machine 的激进扩张正值多家上市公司竞相抢购 ETH 的关键时期。随着日益明朗的监管框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 ETH 纳入资产配置。

以太坊财库赛道已成机构必争之地。 ETHM 的上市彻底点燃了这场竞赛 —— 仅仅两周时间,整个赛道格局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官方报道显示, 7 21 日值 ETHM 宣布上市时, BitMine SharpLink ETH 储备分别仅为 30 万和 28 万枚,均低于 ETHM 计划的 40 万枚初始规模。然而到 8 5 日, BitMine 持仓量已飙升至 83.3 万枚(市值 30 亿美元),其增幅高达 177% ,一举夺得头筹; SharpLink 也不甘示弱,据 Nansen 链上数据,其储备量已达 49.8 万枚(市值 18 亿美元),增幅 78% ,位列第二,并公开宣布要冲击 100 万枚目标。就连前比特币矿工 Bit Digital 也紧急转向,积累了 12 万枚 ETH


图源: Strategic ETH Reserve SBET 数据尚未更新)

这种疯狂增持潮正印证了渣打银行的预测:财库公司已购买超过 1% ETH 流通量,这一比例可能飙升至 10% 。一场百亿美元级别的 " 军备竞赛 " 正在全面升级。

在这场白热化竞争中, The Ether Machine 凭借 " 资本 + 策略 " 的双重优势异军突起。首先是近 16 亿美元的初始资本提供了雄厚弹药 —— Andrew Keys 个人投入 6.45 亿美元 ETH Pantera Capital 等机构承诺融资超 8 亿美元。但这并不足以让其后来居上。

更为关键的优势在于其差异化打法。当竞争对手还在疯狂囤币抢占市场份额时, ETHM 已通过再质押和 DeFi 协议组合,将收益率提升至 4-5.5% 。在低利率环境下,这种稳定高收益成为吸引机构资金的 " 杀手锏 "

要理解 The Ether Machine 如何实现 4-5.5% 的年化收益,需要了解其核心定位 ——" 以太币生成公司 "

这个概念可以用石油经济来类比:传统加密投资像买原油囤积等涨价;而 The Ether Machine 选择成为 " 石油公司 " ,让资产本身产生现金流。

Keys 和他的团队发现, ETH 不仅是资产,更是生产工具。通过 EigenLayer 协议,质押的 ETH 实现了 " 一鱼多吃 "—— 既为以太坊主网提供安全保障,又同时为预言机、跨链桥等协议提供服务,每项服务都带来额外收益。

就像银行存款不仅能赚利息,还能同时 " 打工 " 赚外快。 EigenLayer 165.91 亿美元的总锁仓价值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吸引力,而 The Ether Machine 已成为该生态最大的机构参与者之一。


除了再质押收益,公司还通过参与 DeFi 协议获取回报。当 ETH 基础质押收益仅约 3% 时,这种组合策略将总收益提升至 4-5.5%

至此, ETH " 等待升值 " 的静态资产,转变为 " 持续创造价值 " 的生产性资产。

市场总喜欢找参照物。当 The Ether Machine 出现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 这是下一个 MicroStrategy 吗? "

" 或许人们倾向于用昨天的框架理解今天的创新。 "

确实,表面上看,两家公司都在做同一件事 —— 用上市公司的身份大量持有加密资产。但深入观察,你会发现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式。

MicroStrategy 的逻辑简单粗暴。发债买比特币,赌币价上涨覆盖利息。但这个模式的效率正在急剧下降。在 2021 年时, MicroStrategy 12.44 BTC 便能为股东产生一个基点的收益。而到了 2025 7 月,需要 62.88 BTC 才能达到同样效果。规模扩大 5 倍,效率却降至五分之一。

相比之下, The Ether Machine 走的是另一条路。通过质押和 DeFi 参与, ETH 每天都在产生约 5% 的年化现金流。不用等币价上涨,不用祈祷牛市 —— 这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而非纸面财富。

根本差异在于资产属性:比特币是数字黄金,它的价值在于稀缺性和共识。而以太坊是数字基础设施,它的价值在于能够支撑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

我们现在可以从 MicroStrategy 时期追溯历史,会发现我们正在经历迈向加密财库演变的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驱者红利期( 2020-2023 ) 当时不被看好的 MicroStrategy 证明了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持有加密资产获得溢价。

第二阶段:模式复制期( 2024-2025 ) 成功引来的模仿者出现。效仿的 SharpLink 股价暴涨 4000% 后暴跌 70% Marathon Digital Riot Platforms 纷纷跟进,但也效果不佳,简单囤币模式暴露风险。

第三阶段:模式进化期( 2025- ) 以 The Ether Machine为 代表的新模式 —— 不是囤积资产,而是运营资产,创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然而,要实现这种从囤积资产到运营资产的模式进化,绝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对加密世界的深刻理解,还需要驾驭传统金融合规迷宫的经验。

" 以太坊复仇者联盟 "—— The Ether Machine 董事长用这个词形容团队时,并非戏言。这群背景深厚的 " 复仇者 " ,正试图重塑机构加密投资的格局。

故事要从以太坊生态的 " 熔炉 "ConsenSys 说起。在那里, Andrew Keys David Merin 初次相遇。彼时的他们未曾预料,自己会与全球顶尖金融机构深度绑定。

2017 年, ICO 泡沫破裂后的 " 加密冬天 " ,整个行业弥漫着绝望。就在这个所有人都在逃离的时刻, Andrew Keys 却要用以太坊敲开微软和摩根大通的大门。

" 他们看 Andrew Keys 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兜售永动机的疯子。 "

但他没有放弃。一次次的拒绝,一次次的解释,直到怀疑慢慢转为好奇。最终,他创立了企业以太坊联盟( EEA ),让 " 以太坊 "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世界 500 强的会议室里。

与此同时, David Merin ConsenSys 内部推动商业化转型,主导了超过 7 亿美元的融资并购。

两人在无数个深夜的讨论中意识到,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之间横亘的不仅是偏见,更是实实在在的合规鸿沟。

" 无数机构对以太坊感兴趣,但最终都因为缺乏可信的投资工具而止步。 "

这个痛点促使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只做 " 布道者 " ,而要亲自下场,打造一个受监管的金融载体。

Keys 的第一个动作便震惊了所有人 —— 他将价值超 6 亿美元的个人 ETH 作为初始投资。 " 如果我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让别人相信? "

他的 All-in 姿态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决心。在后来的 CNBC 采访中,他更是明确表示: " 我更愿要 iPhone 而不是座机 " 。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地解释了他为何只押注以太坊。

紧接着,团队集结开始。他们找到了 Darius Przydzial ,这位既在 Fortress 管理过传统风险,又是 DeFi 协议 Synthetix 核心贡献者的 " 双面人 " 。他的任务很明确:在 DeFi 的狂野西部既要淘到金,又要保住命。

为了技术安全,拥有二十年银行级系统经验的 Tim Lowe 加入团队。最后, PayPal 董事、伊坎资本前高管 Jonathan Christodoro 的到来,为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最终背书。

团队内部并非一帆风顺。传统金融派主张保守稳健,而加密原生派倾向激进创新。在一次次会议的争论无果后, keys 一锤定音: " 我们不是要选择哪一边,而是要成为连接两边的桥梁。 "

这一句话,成了 The Ether Machine 不变的核心理念。

如果说,由以太坊基金会( Ethereum Foundation )所代表的、以技术和社区为核心的理想主义构成了 ETH 的第一条生命线,那么如今我们见证的,正是这条生命线的自然演变与交接:当 EF 让位于资本时, ETH 的第二条生命线已然开启。

这条新的生命线不一定背离初心,但无疑将把以太坊带向更复杂的深水区。而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以太坊会变成什么?面临哪些风险?

首当其冲的是技术风险:智能合约漏洞、质押罚没可能导致 100% ETH 损失,再加上长达数周的解锁期,流动性成了奢侈品。当单一实体控制大量 ETH 时,我们究竟是在强化以太坊,还是在改变它的本质?

随后,社区意见出现明显分歧。 @azuroprotocol 的一则评论精准捕捉了这种焦虑:从 " 构建去中心化以太坊 " " 40 ETH 给企业 " ,最终演变成 "Web3 成为华尔街 2.0"

连 Vitalik 也曾发出警示: " 我们不应该全速追求大型机构资本。 " 如今,当 70% 的质押 ETH 集中在少数池中时,他的担忧是否正在成为现实?

同时, " 当价格上涨时,谁还在乎去中心化呢? " @agentic_t 一语道破了社区的核心困境。 4%-5.5% 的质押收益看似诱人,但历史告诉我们,所有超额收益终将被套利者抹平。

同样,尽管Keys认为以太坊已成为GENIUS法案的最大受益者,监管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但春天过后呢?当政策风向转变时,这些机构化努力会不会反而成为监管的靶子?

或许每个成功的技术最终都会走向体制化。互联网、移动支付、社交媒体都经历了这个过程。

当以太坊正在从理想主义者的实验转变为被华尔街当成的投资产品,这究竟是成熟的标志,还是初心的背离?

时间会给出答案。

 

点击了解 ChainCatcher 在招岗位

 

推荐阅读:

对话 Bitlayer 联创 Charlie Hu:比特币进入“机构化时代”,BTCFi 如何撬动万亿级市场机会?

从广告人到加密 “价格猎人” ,Peter Brandt 的半世纪交易传奇

BitMine 股价暴涨:硅谷创投教父 Peter Thiel 豪赌以太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