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的三大支柱 去中心化理论
如果我们想在去中心化互联网更进一步,最终将需要这三大支柱:共识、存储以及计算。如果人类成功将这三个领域去中心化,我们将踏向互联网的下一征程: Web3。
存储,作为第二大支柱,正迅速成熟,各种存储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到使用场景中。
去中心化存储的需求
区块链的视角
从区块链的视角来看,我们需要去中心化存储是因为区块链的设计就不是用来存储大体量数据的。获得区块共识的机制依赖被放置于在区块中(收集交易)的数据(交易),这些数据会迅速分享至网络供节点验证。
首先,在区块中存储数据非常昂贵。在撰文时,在 layer1 上存储一个完整的 BAYC #3368 需要花费超过 18000 美元。
其次,如果我们想要在这些区块中存储大量套利数据,网络拥堵将会变得严重,这会在使用网络时引起 gas 战从而导致价格上涨。这就是区块的隐含时间价值的后果,如果用户需要在某一特定时间向网络提交交易,他们会需要付额外的 gas 费来使得他们的交易被优先处理。
因此,建议将 NFT 的元数据以及图像数据、dApp 的前端进行链下存储。
中心化网络的视角
如果链上存储数据如此昂贵,为什么不直接在中心化网络链下存储数据呢?
中心化网络容易受到审查并且具有可变性。这要求用户信任数据提供方能维护数据的安全。谁都不能确保中心化网络的运营方真的不会辜负用户对他们的信任:数据可能会因为有意或出于意外被抹除。例如可能会遇到数据提供商改变政策、硬件故障或被第三方攻击。
NFTs
随着 NFT 藏品的地板价超过 10 万美元,一些 NFT 每 kb 图像数据价值更是高达 7 万,仅仅通过承诺不足以确保数据每时每刻的可获得性。还是需要有更强的保证来确保底层 NFT 数据的不变性和持久性。
NFT 并没有包含任何图像数据,相反,它们有一个指向链下存储元数据和图像数据的指针。但需要保护的正是这些元数据和图像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消失,NFT 就只是一个空荡荡的容器。
可以说,NFT 的价值并不主要由它们所指的元数据和图像数据驱动,而是由藏品社区推动,这些社区会围绕藏品创建相关活动。 虽然这么做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没有基础数据,NFT 就无意义,无意义的社区是没有办法形成的。
除了头像图片和艺术收藏品,NFT 还可以代表现实世界资产的所有权,例如房地产或金融工具。 此类数据是有外在的现实世界价值的,由于是通过 NFT 代表其价值,因此保存 NFT 每一个字节数据的价值可不会低于链上 NFT 的价值。
如果 NFT 是存在于区块链上的商品,那么 dApp 可以被认为是存在于区块链上并促进与区块链交互的服务。 dApp 是存在于链下的前端用户界面和存在于网络上并与区块链交互的智能合约的组合。 有时它们还有一个简单的后端,可以将某些计算转移到链下以减少所需的 gas,从而减少最终用户对某些交易产生的成本。
尽管 dApp 的价值应当根据 dApp 的背景来考虑(如,DeFi,GameFi,社交,元宇宙,名称服务等),dApps 带来的价值是惊人的。在撰文时的过去 30 天内,DappRadar 上排名前 10 位的 dApp 共同促成了超过 1500 亿美元的转账。
尽管 dApp 的核心机制由智能合约执行,终端用户可通过前端确保用户可访问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确保 dApp 前端的可访问性在于确保底层服务的可用性。
去中心化存储减少了服务器故障、DNS 黑客、以及中心化实体删除对 dApp 前端的访问。即使停止 dApp 的开发,也可以通过前端继续访问智能合约。
去中心化存储图景
如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促进价值转移。当涉及到去中心化存储网络时,一些网络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它们使用原生区块链来记录和跟踪存储订单,这代表了价值转移以换取存储服务。然而,这只是众多潜在方法中的一种 —— 存储领域广阔,多年来出现了具有不同权衡和用例的不同解决方案。
尽管存在许多差异,但上述所有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网络都没有在所有节点上复制所有数据,比特币和以太坊区块链就是这种情况。 在去中心化存储网络中,存储数据的不变性和可用性不是借由大多数网络存储并验证相继链接的数据实现的,比特币和以太坊就是这种情况。 尽管如前所述,许多网络选择使用区块链来跟踪存储订单。
去中心化存储网络上的所有节点都存储所有数据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运行网络的间接成本会使用户的存储成本迅速提高,并最终推动网络的中心化,转向少数能够负担得起硬件费用的节点运营商。
因此,去中心化存储网络需要克服非同寻常的挑战。但我们相信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更多不同见解欢迎各位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