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数字资产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金融开始了融合与颠覆,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数字资产试图颠覆的理念和技术,并不仅仅是几年或几十年前的事情。它们可以追溯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今天,我们以黄金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价值承载体在数字资产世界中的衍生。
以黄金为例。随着比特币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黑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与对冲基金大佬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等一批知名投资人士都在谈论比特币作为一种具备稀缺性的避险保值资产的前景。这引起了黄金与比特币粉丝之间的争论。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
大约有50.1%的人认为10年后比特币的价值将低于2万美元,但其余49.9%的人则乐观地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未来的价值会更好。只有4.8%的受访者认为,到2030年,一枚比特币将价值50万美元,但乐观主义者的人数超过了认为比特币将跌破1000美元的11.8%。而总体而言,只有18.6%的投资者对比特币的价格将超过5万美元充满信心。
众所周知,黄金这种贵金属,其物理价值远远低于文化共识价值,因为共识的存在,让人们普遍把黄金当成一种普世的价值储藏模式。但是自从数字货币出现后,再加上比特币等新型“数字黄金”一路看涨,我们也能得到其他的讯息:
第一:投资品的价值来源不仅来自于其自身的特有属性,更是基于广泛的社会共识,当人们相信投资品有价值的时候,它们就是“有价值”的。
第二:与民间对“数字黄金”的追捧相比,央行更倾向于实物黄金,并试图借助黄金打造基于主权数字货币的价值共识。
第三:未来社会对投资品的态度是开放的,人们会接受黄金,也同样乐于接受“数字黄金”价值共识的建立、替代与融合
回望历史,从贝壳到金银,再到纸币、比特币和主权数字货币,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价值共识经历了由特定物品到贵重实物,再从实物到价值共识符号的过程。价值共识不是永久的,新旧共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但新的共识替代旧共识是必然的趋势。从比特币出现至今,时间不过十二年,基于新的“数字黄金”的价值共识已然初步形成。但截至目前,黄金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而基于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的新共识,很多时候也需要与目前的黄金共识相互补充,在融合中渐渐迭代。
一部分社会群体已经接受了比特币,而另一部分群体和央行依然在拥抱黄金。这意味着并存时代的开始。未来人们对于投资品的态度是开放的,他们会接受黄金作为避险保值的投资品,同样也会接受基于社会广泛价值共识背书的比特币作为投资品,或者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数字资产作为投资品。尽管这离“数字黄金”真正替代黄金还很遥远,但毫无疑问,黄金不再是唯一选择。
一件商品,它有一个世界级市场,全世界人都对此有需求,它在全球范围内交易,使用加密货币支付,正如区块链上内容是数据,流动的数据需要一个住房。今天的STD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今天,一个加密经济体系已经完善的前提下,投资区块链,投资新基建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事。
如果你是一名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行业从业者,最常听到的一个词肯定是算力——算力是矿机运算速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比如1T算力,就是1s能算10的12次方次运算。我们为什么需要算力呢?这是因为加密货币多由区块链所建构,而区块链本来就要依赖哈希函数来做为数据正确无误的担保,所以在加密货币上使用工作量证明,是非常简明的设计。
在工作量证明共识模式下,分散在各处的计算机会彼此竞赛,谁能最早找出搭配原本要打包的数据的穷举猜测值(nonce),谁就等同获得该区块的打包权(记账权)。此猜测值被找出后,与数据、哈希值一起打包成块后广播,经多数节点确认与承认,打包者就能获得打包该区块所提供的奖励。一般采用工作量证明的加密货币,好比比特币,会设置成随着参与竞赛的算力增减,而调整找寻猜测值的难度,以维持合理的运作速度。
加密货币挖矿通常取决于矿工自身算力、全网算力、以及挖矿难度等几个因素,自己拥有的算力越高,全网算力月底,挖矿难度越小,你能挖到的加密货币数量就越多。以比特币为例,截至发稿时(1月21日),比特币全网算力为150.35 EH/s,全网难度为20.61 T,在这种算力条件下,每T收益为0.00000610 BTC(PPS)。
由此,我们认为,一条真正具有价值的公链,除了可以用来发币之外,还应当有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合约存在。公链需要有开发者和用户的参与,有开发者参与才会有应用的落地,才能有使用者的认可,才会吸引更多人去使用——而这,恰恰是诸如盛大公链这样的公链存在意义之所在。
不管是说从投资、理想主义或者说社会实践角度来看,盛大公链的经济模型都值得做区块链的人,甚至是学经济学的人好好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