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现货--
交易所--
ETH Gas:--
EN
USD
APP

DeFi并购之王AC为何竟成去中心化金融“公敌”?

收藏
分享

从互联网边缘行业切入的美团,早已在无边界的并购扩张模式下,如毛细血管般深入至每一条赛道,成为万亿帝国。对于这个互联网圈的特殊样本,有人戏称,“半壁互联网江山都是王兴的敌人。”

如今, Yearn.Finance YFI )亦将并购式扩张的打法复制到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从聚合理财、借贷、保险,再到 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 Andre Cronje AC )似乎正成为 DeFi 圈的“公敌”。

批量并购背后,是人才与资源的垄断

2011 年末,中国互联网史上出现了最为惨烈的“千团大战”。在这场血流成河的厮杀中,落幕或转型的不在少数,而美团则是幸存者,也是赢家。

“我始终认为,美团离破产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尽管在这场商业混战中突围而上,但王兴不认为美团的未来可以高枕无忧。 2015 年,与大众点评上演的惊天大合并成为了美团崛起的的重要起点,此后其更是在 农村包围城市 的并购扩张策略中,让业务多元化的步子越迈越大。

而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 DeFi 领域中, YFI 上演了 DeFi 并购大戏。尽管与美团的并购在本质上有所区别,但 YFI 的扩张气势却可与之媲美。 11 24 日, AC 宣布称, Pickle YFI 的开发人员已设计出一种结构,可使两个项目可以共生地协同工作,并计划进一步集成。仅仅隔了两天, AC 再次宣布, Yearn Cream 开发人员已经合作推出了 Cream v2 ,将专注核心贷款和杠杆产品。当大家还处于震惊之余, Yearn 又一口气与 Cover Protocol Sushiswap 进行了合并。闪电式并购下, AC 似乎正在建立自己的“ DeFi 商业帝国”。

“每个联手都类似于团队合并、协议相互利用、所有团队成员协调一致并共享愿景。”但 AC 认为这与以前的并购做法有所不同,他表示,“去中心化的金融让我们既能合作,又能共生,同时又能保持个体的个性。”

四处出击的 YFI ,已然搅动了 DeFi 江湖。在外界看来, AC 批量并购背后,是人才与资源的聚拢整合。 AC 亦在一篇关于 DeFi 领域并购合作的文章中证实了这点,“人才合并,共享开发资源”。

而在谷歌支付工程师 Tyler Reynolds 看来,激励、培训和引入新开发人员已是 YFI 的优先事项,挖走有才华的开发人员和垄断人才是其直接举措。

“联姻”喜忧参半

AC 的一言一行,早已成为了投资者决策的“风向标”。

在各个 DeFi 协议并购的消息一经公布,代币价格无一例外迎来上涨, PICKLE 上涨 80% CREAM 上涨 70% SUSHI 上涨 30% ,“并购”概念的涨幅让不少“紧盯” AC ,伺机而动的投资者赚了个盆满钵满。

对于此前表现萎靡,甚至深陷泥潭的这些项目而言, YFI 无疑提振了士气。以 Pickle 为例, 11 22 日,由于 Jar 策略中存在漏洞, Pickle 被黑客盗走了 2000 万美元。受此影响,其代币当日暴跌逾 62% 。在 Pickle 焦头烂额之际, YFI 核心开发人员在内的一群白帽黑客伸出了援手,攻击涉及的 Pickle 协议组件也均被修复,但其市值却已惨遭腰斩。在 Pickle 处于信任边缘之际, YFI 毅然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合并计划计划,除了 Pickle 的分配机制等业务层面得到极大的提升,还对先前攻击事件的损失者进行了补偿。显然,合并方案对于 Pickle 而言,无疑是当前最佳的选择,至少从币价大幅回暖来看是如此。而 Cream Cover Sushiswap 这三个纵向并购项目的负面评价也不在少数。从目前来看, YFI 的并购是正向的。

值得一提的是, AC 并购的项目基本都是分叉类项目,这能否改善行业同质化的竞争格局?由于大多数 DeFi 项目的代码都是开源的,自 YFI 大火以来,各类协议开始轮番分叉,这使得 DeFi 的应用场景非常局限,且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尽管这些微创新或伪创新项目曾带走一部分原始协议的流动性,但随着投机套利而来的参与者离去,鲜少能有与原始协议抗衡的分叉项目。而 AC 通过将这些 Fork 项目聚合优化,或将为更具创新性项目在存量市场提供更多空间。

不过, YFI “抄底”后,双方能否发挥出协同效应,从而实现长期价值?从互联网的并购史来看,不少曾出类拔萃的项目在被并购后都难免走向消失的宿命。例如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在合并之初,两个品牌也是独立运营,然而如今百度外卖早已失去了姓名;土豆在并入优酷后,却在业务变更的路上渐渐迷失。

AC 主导下,被并购的 DeFi 项目是否会重蹈上述互联网企业的覆辙?当然, AC 本人也坦言,他不清楚 Yearn 和这些项目的关系算是合并还是合作,团队及协议间的相互赋能,可能是在传统行业中并不存在。

“买买买”模式下, DeFi 仍是一言堂式决策

始于聚合理财,却又不止于聚合理财。

YFI 无疑是今年夏天最亮眼的存在。凭着“机枪池”概念,以及“无私募、无预挖、无团队份额”的设定,诞生于流动性挖矿初期的 YFI 一经推出就受到投资者及诸多项目的疯狂追捧及模仿。

尤其是 AC 将所有治理完全交由社区后,较高程度的去中心化使得外界对 YFI 进一步认可,外界甚至称其为“ DeFi 里的比特币 。不过, AC 近期的并购行为似乎与 100% 纯社区驱动的理念相矛盾。在 AC 发表的《加密领域中的合并、收购、合伙和合作的术语》一文中指出,治理代币的持有者角色类似于以太坊的矿工 —— 由他们决定协议是否升级。但事实上却是,这些影响 YFI 生态的并购行为却是由 AC YFI 开发团队决定, YFI 持有者的决策权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从目前来看, AC 似乎并不会停止继续合并其他项目的步伐,但并购过度势必会扭曲市场秩序,削弱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特别是,自带效应的 AC 行为被无限放大的当下,谁也无法保证市场是否会出现并购潮。对于主打开放式金融愿景,且初成长的 DeFi 而言, YFI 或带来,甚至引发的垄断性反而是对行业的伤害。

而换个角度看,在玩法不断迭代的 DeFi 领域,一旦项目缺乏创新性,大多意味着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过去的几个月,创新停滞、业务僵化等因素使得 YFI 渐渐跌落神坛。 DefiPulse 数据显示,近三个月来, YFI 的总锁仓量出现螺旋式下降,最高跌幅逾 52%

与此同时, AC 系的 EMN LBI KPR 等新项目接连暴雷下,无疑是对 YFI 公信力的进一步消耗。内忧外患之下,多元化业务的策略真的能让 YFI 发展如美团般更上一层楼?其实,正如美团一样,多元化业务也意味着其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将有着强敌。在未来这场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竞争中, AC “买买买”策略的成功性还有待时间考验。

不过,投资者却对这些并不关心,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把眼前利润吃到,其他又有什么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