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货币中,看到了普惠金融的曙光——赵国栋评《数字货币》
人物简介
赵国栋,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课题组组长,人民大学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
从数字货币中,看到了普惠金融的曙光 ——赵国栋评《数字货币》
“现在是需要理论也必将产生理论的时代,需要思想也必将产生思想的时代”,龙白滔博士新著《数字货币》就是这句时代断语的注脚。
其中许多观点虽然首见于其他文献,譬如“贷款创造货币”的理论,但是把这些理论和区块链技术融会贯通,在通证经济体中可以灵活运用,继而可以延伸到“数字货币区”等概念的,非龙博士莫属。
货币现象无处不在。食堂自己印刷的饭票,可以理解为特定用途的货币。甚至有大学食堂,因为学生众多,饭菜口味上乘,引得周围居民趋之若鹜,饭票居然就在周边小店、居民手中流通。大家消费时,产生的各类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商品品,也起到部分货币的功用。在企业经营中,信用证、舱单、支票都具备货币的功能。
但是区块链技术诞生后, 微观层面的货币现象,忽然具备了通用的、低廉的解决方案 。饭票、积分、信用证、舱单、支票都可以用区块链统一来实现。数字货币可以说应运而生。
货币,一般而言,三个核心功能,记账单位,支付工具,价值储藏。区块链技术高速发展,如果不考虑监管的需求,基于这种新型技术,事实上可以构造出个不同的货币,分别完成传统货币的三大功能。这当然是对于金融秩序、经济规律的极大挑战。
未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 会深度融合形成一类“虚拟产业集群”,在这个集群中,多有内部循环的货币现象 。再如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互助性质的一类金融机构,合作社资金来自社员,用于社员。合作社中,多是某类单一的生产或者经营活动。这类局部的货币流动,如果采用银行的模式,成本高昂,实践中往往不能落地。但是数字货币,似乎就是为这类场景而生的。一个信用合作社,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数字货币呢?尤其是资金取自于社员,又用自于社员的时候。这些限定了支付领域的货币,至少可以规避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同样的,在虚拟产业集群中,如果没有数字货币,企业流动资金往往依赖银行贷款。如果虚拟产业集群中,某家实力企业, 以银行的授信额度作为担保,发行用于产业集群内部流通的数字货币,岂不是可以大大缓解,中小企业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这个内在的机制,就是龙博士浓墨重彩讲述的贷款创造货币的理论,在虚拟产业集群中的应用。这些前沿的思考,我依稀看到了普惠金融的曙光。
更重要的是,数字货币,已经和生产、流通、交易、消费各个环节的紧密融合,甚至成为一体了。 不能仅仅把它当成工具看待,甚至数字货币,就是数字经济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