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对于区块链货币的意义:数字货币支付突围之路(三)
在笔者发布完《数字支付三部曲》上篇文章之后的一周时间内,整个区块链行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政治局会议为起始点,上层对区块链的态度愈发趋向积极,作为区块链技术第一款落地应用,数字货币也顺其自然的进入了高层的视野,而某金融高峰论坛上前政府高官的言论,更是将央行数字货币与Libra的对峙推向了舆论的高峰。不过,对于区块链法定货币的意义,目前业内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声音觉得,由于现有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已经足够强大,所以单纯的将原有的电子货币更换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意义不大,所以数字货币的存在必要性也是存疑的。这句话的前半段笔者比较认同,诚然,如果单纯的进行鸟枪换炮,那把所有转账记录都移到区块链上,确实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可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恰恰相反,对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法定货币来说,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提升法币的国际化程度。
一、区块链法定货币的真正战场
众所周知,货币国际化一直以来都是各国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但在当今世界货币市场美元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其他货币如果仅仅想从本币竞争力这个维度上来与其进行竞争,难度是非常大的,即便美元这些年负面消息缠身也不行。如此一来,那些希望与美元进行竞争的国家,就需要从另外一个纬度对美元进行侧翼打击。
那么,这个维度是什么呢?人们都知道,很多商品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商品本身、更体现在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服务上。货币也是一样,其本身是用来支付的,那对于像人民币、欧元、日元这样的竞争货币来说,如果短期内不能在认同程度上超越美元,那不妨在配套的服务——也就是支付体验上占得先机。而目前体验最好的支付方式之一,当属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和电子支付。
然而,问题在于——正如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所介绍过的,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移动支付工具(比如支付宝和微信),虽然它的前端界面非常简洁,但其背后事实上是有非常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所支撑着的,这其中不仅有技术层面的支持,也有体制层面的支持,而目前来说,能够大力提供这两点支持的国家只有中国。也就是说,中国移动支付的经验,不仅国外公司复制不了,而且中国公司到了国外一样复制不了,因为体制层面的障碍,强势的国际金融机构不会为你的转账记录进行信用背书。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绕过这些金融机构呢?有,答案就是区块链技术。
这实际上就是区块链技术对于支付领域的重要意义所在:在没有中国式金融基础设施的技术与体制支撑之下,只有区块链技术,才能够让移动支付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开来,或者准确点说,已经正在普及开来了——用数字钱包来扫码转账usdt的行为,跟支付宝与微信的移动支付体验已经比较接近,更重要的是,目前这种转账很难被拦截,也就是说,美元可以通过像usdt这样的稳定币、Facebook可以通过像Libra这样的去中心化货币,去渗透到以往无法到达的清算环节,甚至是扩散到以往无法触及的商业环境中,比如说人民币的主战场中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方面央行数字货币的目标就必须要发生变化了——如果说原来的数字货币还主要是为了降低银行这种B端金融机构之间清结算成本、区块链技术可有可无的话,那在Facebook推出面向c端用户的Libra之后,中国方面研发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在中国以外的地区、且不涉及中国用户的场景之下,也能让国际用户顺利的使用数字化的人民币进行移动支付,由此来提高其国际化程度。这就是现阶段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重要使命之一。
二、软件产品可能不会是数字货币最佳的载体
但问题是,作为一款高频使用产品,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单纯简单的做出一个面向C端用户的钱包恐怕不行,这种便捷度不高的产品肯定不会受到用户的青睐,就好像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用户不会刻意的去打开智能手机上的“Xx电器控制软件”一样,如果想要让数字钱包乃至数字人民币快速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就必须让这款产品搭载在一款人们高频使用的产品之上、可以让人们无意之间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启动,如同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指纹锁开启客厅灯”、“声控音箱控制家电”一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移动支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两款软件产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款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微信,另外一款是中国最大电商网络阿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宝。如果没有这两款爆款产品依靠“高频生活场景(社交购物)+节日发红包”的组合鼎力支持,中国用户是很难形成初始的移动支付习惯,更不要说把这种习惯从线上延续到线下等生活全场景当中了。也就是说,在移动支付与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支付宝和微信就是最大的两款载体,如果你单纯的仅仅是做一款钱包出来,那估计没什么人买账。因为在移动支付刚刚兴起的时候,这项业务并未获取人们的信任,绑卡也根本就不是人们的刚需。
回到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情况上。在经过了五六年时间的研究与发展之后,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定位已经处于一个比较明确的阶段,那问题在哪里?其实和移动支付最开始是一样的:没有一款像支付宝和微信那样好的载体,能够培养起海外用户的初始支付习惯,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在于:中国目前缺乏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互联网出海产品,去培养国际用户的初始支付习惯,更不要说接下来的扩散到全场景了。头部玩家支付宝和微信虽然在中国国内非常强大,但在国际市场其实并不出彩。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企业近些年来在国外做的比较好的也就是像抖音这样的小视频平台,但这款软件偏偏又缺乏像淘宝和微信那样庞大的经济生态系统,支付业务的存在空间比较有限。
从这点来看,如果中国的数字货币想要在国际用户的生活场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能仅仅考虑在软件方面入手。那该怎么办?各位不要忘了,用户在使用互联网产品的过程中,所密切接触的科技产品可不仅仅只有像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软件,更有像华为和小米这样的硬件。而后者的国际化程度是要比前者更高的,所以,与其开发一些没什么刚性需求场景的数字钱包软件、或是把希望寄托在现有这些出海困难的互联网产品之上,不如多增加一些选项,在软件领域赛道比较密集的时候从硬件入手,利用手机等智能硬件国际化程度比软件高的特点,让数字人民币以智能硬件为载体出海,去尝试培养国际用户的初始支付习惯,并在随后的支付习惯扩张中占得先机。
三、5G手机的发展或成数字货币弯道超车的机遇
但是问题在于:智能硬件与数字货币的组合,真的有可能在软件当道的支付市场中抢下一些份额来吗?毕竟,通过智能硬件来搭载数字货币,其实是一种软件产品国际化程度不足之下的备用选择。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在特定的场景下,用硬件设备进行移动支付、是要比软件进行移动支付更有优势的——由于像普通手机这样的通用工具,本身不是为支付这样的功能而专门准备的,所以,如果想要完成支付过程,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操作来实现这一目的。而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这种支付方式就会明显提高等待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而用专业硬件进行支付就会显得比较快捷,而这也是向央行数字货币和银联APP现在正在发力的方向。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提一下智能硬件跟数字货币结合的方式——很多手机用户可能都快忘了一件事情:像手机这样的智能硬件,本身也是自带软件产品的,比如说像相册、音乐播放器、以及数字钱包这样的应用。之前业内被大肆炒作过的所谓区块链手机,实际上说的就是智能手机原厂自带的比特币钱包。由于硬件厂商往往通过硬件销售,很多时候就能满足自身的业绩增长需求,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在软件方面发力。但如果想的话,一些厂商还是有能力做出比较有潜力的产品的,比如说前段时间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所以说,如果手机自带的钱包应用能够与法定数字货币结合,那么数字货币其实可以说是自带庞大生态的,当然,要怎么调动用户使用数字钱包的积极性、并且把这个繁荣的生态持续下去,就是另外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了。
这其实就是数字货币通过智能硬件切入到支付场景中的一个潜在的方式,至于具体的步骤,应该还是像原有的移动支付工具一样,遵循“国内-国际-国外”的三步走计划:首先,通过像公交、地铁、超市这种需要进行高频密集支付的场景,在国内用户群体中率先培养出使用手机内置钱包+数字人民币交易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延伸至全生活场景。其次,利用国内外之间近年来比较频繁的B端与C端交易,培养起国际用户与中国用户交易过程中的数字人民币使用习惯。最后,利用中国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中国际化程度比较高、钱包潜在用户数量比较多的特点,在国际用户之间能够培养起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习惯。只有在这种“政府支持、企业给力”的情况之下,法定货币才有可能借助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良好支付体验,在软件出海不给力的情况下,于海外杀出一条道路,进而对冲USDT等美元稳定币、Libra等去中心化货币、乃至是未来可能的区块链数字美元所带来的影响。
从这点来看,过去遭到币圈嘲讽的“区块链硬件”,尤其是区块链手机,并不仅仅是一个蹭热点的工具,恰恰相反,其有可能是“区块链技术+智能硬件”最主要的产品、也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的重要组合,尤其是随着5G网络浪潮蓄势待发,而中国在5G方面的技术(包括5G手机)在国际上又难得地取得了领先地位。可以说,无论是中国的5G手机和智能硬件、还是可能由其所搭载的区块链数字货币,可能都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出海机遇。
在文章的最后,还是要提一句——大概是受到“极简生活”等思潮的影响,现在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普遍存在着“重软(件)轻硬(件)的思想,从前两年流行的“硬件作为入口、软件服务盈利”想法,到小米处心积虑的想撕掉身上的硬件标签,把自己往互联网身上靠,都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对轻资产的向往和对重资产的不认同,然而,从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轻资产和重资产之间并不存在着早先所设想的那种歧视链:视频网红带货已经向我们证明,文娱这样的轻资产也可以作为流量入口,而重型的实体商品也可以作为变现手段。而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方案,更是说明:有些时候软件很难办到的事情,靠硬件反而可能会找到一条出路。归根到底,产品和方案的好坏,不应该按照以其“更轻”还是“更重”为依据,谁能够真正的产生效益、产生社会增加值,谁就应该受到重视,并得到更多的资源,这就是商业社会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