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囤币,真的万无一失吗?
一、囤币
在区块链的投资世界里,有一种投资方法是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囤币,而且是囤比特币。
囤币,好像成了一件政治上正确的事。只要有新手朋友问区块链行业的人说:“我想投资数字货币赚点钱,要怎么办?”他得到的回复大概率就是这个:囤币(要不然就是定投比特币)。囤币仿佛已经成了被认为是稳赚不赔,而且长久算下来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方法了。
虽然我个人也囤币,但是我觉得对于囤币这件事,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二、1.6亿人民币
囤币是圈内不少人的信仰,看到自己的比特币数量增加是囤币党最开心的事。可是,囤币这种行为要想成立,其实是建立在一个默认的前提基础上的:就是比特币的价格将在未来极长时间内保持大幅上涨。
而这,正是他们对于比特币未来价格的判断!虽然目前比特币的价格还不到1万美元,但是大众对于比特币迟早突破上一轮牛市的高点,即2万多美元,是有着高度预期的,基本认为这是100%会发生的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同时很多人认为比特币价格突破5万美元很有希望;突破10万美元并不是不可能;200万人民币是我目前听到的对比特币价格最高的估计了;哦,对了,我忘记了,对比特币价格最高的预估是来自于ahr999,他说比特币未来会达到1.6亿元人民币一枚。
如果比特币未来真的能够涨到1.6亿元人民币一枚,那么相对于现在的价格而言还有很大的空间,应该说还有着成千上万倍的空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无脑囤币当然是最合适的方法。那么比特币真的能够到达1.6亿元人民币一枚吗?实现的概率有多大呢?这中间的风险有多大呢?
ahr999是这么得出这个数字的呢?据他的文章《下车太早只因愿景太小》中说道:
那么,全球总储值市场有多大呢? 7.7 + 90.4 × 92% + 217 × 20% = 134万亿。而比特币总量只有2100万,大约有300万永久丢失。考虑到比特币储值相对于黄金、货币和不动产的绝对优势,每个比特币将涨到750万美元,折合5000万人民币。这就完了?当然没有。世界财富总量在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10年以后总量是现在的1.8倍,20年以后总量是现在的3.2倍。因此,假设20年后比特币的储值功能得到广泛认可,那时它的价格应该是1.6亿元人民币。
三、风险所在
屯币本身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法,背后是HODL的理念,或者用他们的话说是币本位思维。问题是:比特币的长期上涨真的这么确定吗?比特币真的如我们所想的万无一失吗?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比特币真的能够躺赢成为世界货币吗?
目前货币最常见的三个功能:投融资、支付、储值,我们分开来讨论:
1、投、融资功能已经被ETH等占领。
最早的时候,投融资的功能本来是比特币专有的。比如量子链这些早期的项目融资的时候都是融的BTC,如果这个融资功能能够一直保持到今天,比特币可能也远远不是今天的价格了。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政策上的原因,也有比特币自身发展的原因,比特币的投、融资功能被以太坊抢走了,后来又陆续的被EOS、BNB等瓜分了一部分,比特币想要重新夺回这一块市场难度很大,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比特币有基本的储值和支付功能就行了,真的需要投、融资这些额外的功能吗?
大家可以想象这么一个案例:目前在国内,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可以做任何的事,你可以用人民币来借贷,也可以用来投资,也可以用来消费、交易、转账。但是如果国家还发行几种人民币,我们称之为功能受限的人民币:有些人民币只能用于消费,有些人民币只能用于投资,有些人民币只能用于储值,那么在同等价格下你会选择哪种人民币呢?你一定会选择功能齐全的人民币。
货币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功能越多,接受度就越广,流动性越好,这个钱就越好用,用的人就越多。
同样的, 一个只能储值或者只能支付的比特币,属于功能受限的比特币,属于“阉割版”的比特币 ,其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一个功能齐全的比特币。
这背后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比特币的很多功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并不是中本聪一开始就设计好的,而是因为市场环境不停的在变化催生出来的,所以比特币也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做出改变。
2、支付功能正在慢慢萎缩。
随着比特币的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的推出,比特币的区块大小短期内基本上就被限定为1M了,也就意味着每秒只能处理3~4笔交易。如果在任何情况下产生更多的链上交易,就只能以竞争的形式进行,简单来说也就是高昂的手续费和无尽的等待。
虽然这样看起来好像矿工能够得到更大的收益,但用户得到的却只有麻烦。
2017年的时候,我有些圈外的朋友进场,想先买几个比特币,那时候正是比特币交易大拥堵的时候,他在交易所买了一些比特币,想转到钱包存储,结果等了二三天还没到帐,他一度以为自己操作错了,因为数额还比较大,所以当时非常紧张,后来我帮他看了下,操作没错,仅仅只是拥堵而已。
很多新人朋友,对比特币并没有什么信仰,他们进场只是因为正好最近听说了比特币,认为比特币的上涨会给他带来投资收益。如果比特币“吓”过他这么一回,同是他又发现还有其它数字货币的涨幅都还不错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其它数字货币。
可以预料到这样的故事下一轮牛市的时候还会发生,必然会发生。下一轮牛市比特币面临的拥堵只会更加严重,可能真的如江卓尔江总所说,要到上万元一笔的手续费了,这种手续费肯定是畸形的,不利于支付业务的开展的。
与此同时,BCH等数字货币正在积极的推进支付业务,快速的转帐、低廉的费用带来了极好的支付体验,这也是很多以前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厂商纷纷转向了接受BCH支付的原因。
同时,在支付领域,如今我们还要面临Libra、USDT等稳定币的竞争,本来BTC的高波动性就有很多人认为不适合支付,现在有了Libra这种很容易就覆盖1、20亿人的稳定币之后,BTC的支付市场正在慢慢的萎缩。
3、“储值”还是“投资”?
ahr999得出比特币将要到达1.6亿人民币一枚的理论,就是他是用现在法币世界的储值规模与比特币的市值做类比,也就是说默认了比特币应该是一种储值工具,而且是唯一的储值方式,未来所有的财富都将以比特币的形式储存,就连现在物理世界的财富,都会一分不剩的转移到比特币当中来。
目前来看,比特币的开发人员选择的路线也正是储值市场,他们认为比特币就是数字黄金,比特币的功能就是取代黄金成为大宗资产的储值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黄金也基本不具有支付功能,但是却能够很好的胜任储值功能。当然,你如果非要用黄金交易,也是可以的,通过银行或者商品买卖机构都可以交易,但是整体交易量极低。
这非常符合现在比特币的定位,虽然1M的主链上交易拥堵一点,但是你多付点手续费也是能交易的。而大多数人都是用比特币来储值,这样既不用扩容,也不用搞那么多后续的创新,储值嘛,最关键的就是稳定。
这种设想是挺美好的,但是凡事就怕万一,万一情况不如你们所想象这样呢?
一般用来储值的中介,价格都会比较稳定,但是比特币在目前价格大幅波动情况下,很多人仍然指望依靠它实现储值功能,其实本质上是把它当作一种投资品,认为它未来的价格会长期上涨,或者至少保持稳定不变。
而且对于比特币而言,价格长期保持不变是可以排除的,它要么就是暴涨,要么就是暴跌,只有这两个方向。 如果指望比特币能够承担储值功能,其实也就是指望比特币未来的价格能长期上涨,毕竟长期来看价格下跌的东西是无法储值的。
这时,你需要想清楚,你所谓的储值,本质上到底是储值还是投资?
而且,比特币的价格长期增长光靠“呐喊”和“信仰”可不行。长期来看,比特币价格之所以能越来越高,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比特币,越来越多的人持有比特币。
当比特币的投、融资功能已经失去、支付功能不断萎缩了之后,实现这个目标可能就只存在一个路径了,就是:依靠储值功能实现价格上涨,然后又依靠价格上涨实现储值功能,不停的循环往复,而这,已经是庞氏骗局的理念了。
四、结语
囤币,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利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并不代表这是万无一失的投资方法。
当你的目标是盈利30%-50%,甚至是翻个3-5倍的时候,可能这背后的风险都显现不出来。但是当你把目标定位成10万美元,100万美元甚至如他们所说1.6亿人民币的时候,通过囤币到底能不能实现你的目标? 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背后的风险也是需要提防的。
Cardano ‘Looks Dope,’ Analyst Predicts Big Move Soon
Cardano (ADA) is hovering at $0.71, but the weekly structure that veteran chartist Maelius (@Maelius...
Coral Finance Secures $3M in Angel Round to Advance DeFAI Applic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Coral Finance, the Angel investment round aims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DeFAI applic...

Malaysia launches national blockchain platform to accelerate digital economy
Malaysia launches national blockchain platform to accelerate digital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