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ETH Gas15 Gwei ($0.98)
EN

为什么你的币没有上涨?

Favoritecollect
Shareshare

 

加密ETF 已经上线了; 稳定币被主流企业集成了; 监管态度变得更友好了;我们想要的一切都来了!

那为什么你的币还不涨?为什么比特币把涨幅全吐回去,而美国股市全年涨了 15–20%?

现在主流观点已经转向“加密不是骗局了”,为什么你最爱的山寨币还在水下?

“只要机构来了、监管明朗了、摩根大通或者贝莱德发 token 了……加密将征服一切,我们要to the moon了。” 我们要的一切都来了 —— 但它们并没有推动价格。

为什么? 因为整个加密市场大多时候都与现实相脱节。 比特币是独一档的存在 —— 完美的叙事:数字黄金。 它的市值大约为 $1.9 万亿美元,而黄金约 $29 万亿。 不到黄金市值的 10%,未来还有成长空间。 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对冲 + 期权价值组合。

Ethereum + Ripple + Solana + 其他一切加起来,居然有 ~1.5 万亿美元 的市值,叙事就没那么稳了。 尽管没人再质疑这项技术的潜力,也很少有人再说这是骗局,但真正的问题是: 一个活跃用户可能只有 4000 万的行业,真的值几万亿美元吗?与此同时,OpenAI 传闻 IPO 估值接近 $1 万亿,用户数量约为整个加密行业的 20 倍。

这些链到底创造了多少真实价值?能支撑这么多钱吗? 过去想赚钱,答案很简单:投资基础设施。早期持有或参与 ETH、 SOL、DeFi。 但现在很多项目的定价都默认未来一定会有 100 倍的使用量、100 倍的收入,发币后就成了鬼链。

这迫使我们提出真正的问题:现在投资加密的最好方式到底是什么?

1.市场不在乎你的故事,投资回归基本面 。一条链再怎么号称“万链之母”“世界计算机”,最终还是要看: 每年实际赚多少钱? 这些收入是否来自真实经济活动?

2.Crypto 不再是“全场唯一热点” 。以前:全球风险资金的“高 Beta 赌桌”在 Crypto

现在:AI 成了主角,Crypto 退居配角。流动性有选择,AI 是主角,加密不是。

3. 企业遵循商业逻辑,而不是加密叙事。 企业只关心:合规成本、集成成本、运营成本、稳定性

Stripe 推出 Tempo 是一个警告: 企业不会因为听了 Bankless 就觉得 ETH 是世界超级电脑。 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如果私有链、联盟链更好用,它们未必会来 L1、L2 公链

当价格被过度高估,只需要鲍威尔的一声咳嗽,整个叙事就崩了。

很多人用 Web2 那套框架来给公链估值: “公链有收入、有手续费、有 MEV、有 Staking,有点像 SaaS 吧?”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类比。 Staking 奖励 ≠ 企业盈利,而是通胀、稀释、以及安全成本。 真正的“经济价值”,大致来自: 交易手续费(Fee)、小费(Tips)、MEV(可提取价值)这些勉强可以视作公链的“毛收入”。 在这方面: Ethereum:每年约 $20 亿收入,市值 ~$4000 亿 约 200–400x PS(而且还是周期性收入); Solana:年化 $10 亿以上,市值 ~$750–800 亿,约 20–60x PS。

而且,还有个更可怕的事实:这不是“可复利的收入” ,这些收入不是稳健、企业级的常规收入,而是高度周期性的投机流量。 这不是 SaaS 收入,这是 拉斯维加斯。 什么时候最高? 牛市顶点: 永续合约暴涨 ,Meme 币爆发 ,杠杆、清算、抢跑到处都是, 机器人疯狂套利 。什么时候几乎消失? 熊市真空期: 没人交易 ,没人铸币, 清算减少, 链上活动低迷 。这不是:长期合同,或是可预测收入 ;而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周期性流水。

你不能给一个每 3–4 年才满一次场的赌场,套上 Shopify 的估值倍数。

对比一下科技界的“神”——Nvidia,它的估值是 40–45x 盈利(不是收入)。 而 Nvidia 拥有: 真实收入、真实利润、全球企业需求、可预测的合同销售 以及非赌场用户。

如果行业的手续费不能从投机转向真实经济价值,大多数估值都要被重定价。

价格终会回归基本面,但我们还没到那一步。 目前:

我们造好了全球最快的价值转移系统……但用它来玩老虎机。

正如 Netflix 联合创始人 Marc Randolph 所说: “文化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做什么。” 行业大牛口口声声说:要去中心化,结果加密行业最重要的产品是 memecoin 的 10 倍杠杆永续合约。 只有当我们做得更好,才能从“过度金融化的小众赌场”走向真正产业。

我们在基础设施上过度投资了 (超过 $1000 亿) ,却严重低估了真正的应用层、产品和用户。

投资人把精力都放在:

但用户根本不在乎。

用户只在乎: 更便宜 ,更快 ,更简单,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

回到第一性原理:用户是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我做加密十几年,一直坚定看多。这点没变。 我依然相信:

但我不认为未来十年的大赢家会是今天的 L1 或 L2。 科技史告诉我们: 胜者永远在 用户聚合层,而非基础设施层。互联网让计算和存储变便宜, 真正赚到钱的是:亚马逊、谷歌、苹果。

加密也会踩着押韵的脚步:

真正的大机会是:把 crypto 技术嵌入已经庞大的企业之中,用它替换老旧金融管道,提高真实的商业效率。 这才是 trillion-dollar opportunity。 互联网改变每个行业,是因为经济账算得过来。加密也会如此。 问题是:我们要再等 10 年,还是现在就开始?

接下来要做的,是重新审视:

没有人会因为某周 Amazon 股价比微软强,就选择 AWS 而非 Azure。 我们可以继续坐着等企业采用,也可以现在就开始推动它。 把真实的 GDP 搬上链

Job’s not finished.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s views and position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content o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us.(www.mytokencap.com)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