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 Wallet 上線長期年化 10% 穩定幣理財 Plus,支援秒級贖回
Bitget Wallet 推出創新的穩定幣理財產品,結合 DeFi 協議與平台補貼,提供長期穩定的 10% 年化收益率。此產品採用 CeDeFi 架構,降低了從傳統金融跨入 Web3 理財的門檻。
(前情提要: 進軍代幣化美股,Bitget Wallet 如何打造「鏈上美國夢」? )
(背景補充: Bitget Wallet 發布品牌升級後產品路線圖,聚焦「交易、理財、支付、探索」四大場景 )
本文目錄
*本文為廣編稿,由 Bitget Wallet 撰文、提供,不代表動區立場,亦非投資建議、購買或出售建議。詳見文末責任警示。
據 官方消息,Bitget Wallet 宣布上線長期年化 10% 穩定幣靈活理財 Plus,無申購門檻,不受區域 KYC 限制。用戶可隨存隨取,贖回秒級到帳,首週收益可達 18%。
該產品將用戶存入的 USDC 投向 Aave 部署在 Base 網路上的超額抵押借貸池,透過 Aave 協議借貸收益 + 官方長期補貼,確保用戶的存款可享有最低 10% 年化收益率,收益每小時結算,支援鏈上即時驗證資金流向,並設有 3 億美元風險保障基金。
與交易所及其他自託管錢包的收益產品相比,Bitget Wallet 的 Stablecoin Earn 收益幾乎是同類 USDC 產品的兩倍。 鏈上借貸市場如 Aave,通常能夠提供高於中心化平台的收益,因為資金會直接對接借款需求,無需經過中間商價差或承擔託管營運成本。
Bitget Wallet 執行長 Karry 表示,計劃未來將持續利用智慧合約的可組合性,打造體驗更好、收益率更佳的創新型穩定幣理財產品,以配合其「Crypto for Everyone」願景——讓數位資產成為全球範圍內儲蓄、支付和投資的可行工具。
從銀行搬到鏈上,當長期 10% 穩定幣理財擺在面前,你敢不敢接?
摘要: CeFi 的補貼不可持續,DeFi 的門檻太高,而 CeDeFi 正在嘗試提供一個中間解。
不管你熟不熟悉 Web3,最近大概率都刷到過類似宣傳:「USDC 提供 12% 年化活期收益」。
這並非噱頭,雖然只是 Circle 貼息的一個月短期活動,但也映射出鏈上的賺錢邏輯正滲透進更廣泛的理財場景。畢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鏈上高收益理財還只是「DeFi 極客」的小眾玩法,需要自己連接錢包、研究複雜的協議嵌套、隨時盯著收益曲線,普通人很難真正上手。
而如今, 隨著錢包產品和 CeDeFi 架構的融合,這些複雜的環節被一點點精簡掉了,一批簡化操作、年化 8%/10% 甚至更高的穩定幣理財產品開始湧現 :
它們操作體驗上已與餘額寶無異,但收益邏輯卻完全不同——資金透過鏈上 DeFi 協議(如 Aave)獲取真實利息,疊加平台補貼,省去了傳統金融體系裡層層抽佣的過程,最終給到用戶的收益遠高於銀行 1%-2% 的利率,高下立判。
客觀來講,這也是一個正在成形的「Web2 & Web3 融合」趨勢,即 鏈上理財正逐漸從小眾的「DeFi 極客玩法」,走向虹吸傳統金融用戶增量、更普適的大眾財富管理工具。
一、鏈上理財的現狀:從 CeFi、DeFi,走向 CeDeFi
廣義上,加密理財產品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中心化金融(CeFi)理財,由交易所等平台託管,用戶體驗友好,但以結構化產品為主,高收益穩定幣理財較少,且多依賴補貼;另一類則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理財,收益由鏈上協議驅動,資金透明、利率真實,高收益槓桿可選項多,但對普通用戶而言,操作複雜、門檻偏高。
在 CeFi 陣營中,除了傳統的現貨交易、高風險合約交易和高門檻期權交易之外,頂級交易所幾乎都已經構建了各具特色的理財矩陣,涵蓋賺幣儲蓄、結構化產品,以及鏈上/鏈下融合的資管服務。
儘管產品線琳瑯滿目,但邏輯上仍延續了傳統金融的路徑,收益多依賴補貼或結構化設計——對專業用戶而言是相對多元化的投資工具,但對普通散戶來說, 最感興趣的「穩定幣理財」品類收益多維持在 1.74%-5.5% 區間,且不僅有補貼時限和手續費约束,雖然「好用」,但並不夠吸引人。
相對而言,DeFi 這方面競爭力更強,除了 Aave 等主流借貸協議長期提供 4%-6% 的穩定幣基準利率,Nook、Stable、Fuse 等新興應用也透過「封裝」機制放大回報,今年鏈上穩定幣理財產品更是隱隱重現 2020 年 DeFi Summer 的繁榮景象,吸引了相當一批傳統 Web2 用戶入場。
註:主流交易所 USDC 理財對比
然而,用戶體驗始終是 DeFi 的最大障礙,連接錢包、支付 Gas、理解複雜協議邏輯與風險管理等等……這些環節讓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望而卻步, 收益雖高,但難以下沉到大眾層面 。
正因如此,CeDeFi 模式日漸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中間形態,譬如 Circle 與交易所的短期補貼活動,提供了階段性的高息體驗,而 Bitget Wallet 新推出的 10% 穩定幣理財,更是進一步將其制度化,成為更具代表性的案例:
- 高息的長期性:並非一次性補貼,而是透過「協議利息 + 平台永久補貼」的組合機制,將 10% 收益轉化為常態化水平;
- 極致的流動性:支援隨存隨取、秒級到帳,連補貼也能 T+0 同步結算,存取體驗接近餘額寶,但回報卻遠超傳統金融;
用戶實際使用 Bitget Wallet 的 10% 穩定幣理財時就會發現,這類產品前端介面幾乎與銀行 APP 無異, 只需點擊「申購」,就能獲得接近 DeFi 的高息收益率,卻不必再為 Aave 等協議互動、合約風險管理操心 ,實現了「易用性」與「高收益」的兼得。
換句話說,CeDeFi 模式並非簡單折中,而是提供了一條值得觀察的新路徑:傳統 CeFi 難以滿足用戶對穩定幣高收益的需求,原生 DeFi 又因門檻過高而難以普及,而 CeDeFi 的平衡思路讓其成為了吸引 Web3 普通散戶、乃至傳統金融 Web2 用戶的重要切入口。
二、CeDeFi 穩定幣收益領域全景圖
如果說 CeDeFi 的出現讓鏈上理財更貼近大眾,那麼穩定幣理財無疑是其中最核心、也最具普適性的領域。
原因很簡單,穩定幣價格錨定法幣,波動性小,天然適合作為理財底層資產,甚至對於傳統金融體系下的 Web2 用戶而言,USDT/USDC 往往就是他們接觸鏈上的第一站。因此, 穩定幣理財幾乎可以看作鏈上理財的「基礎」 。
而與傳統金融相比,筆者認為 CeDeFi 穩定幣理財應至少具備三大鮮明特徵:
- 自託管:資金始終掌握在用戶的錢包中,不依賴中心化託管;
- 7×24 小時持續收益:協議利息即時累積,不像傳統金融一般受工作日約束;
- 即時贖回,無鎖定期:收益與本金可隨時贖回到帳,真正意義上的「T+0」;
說白了,CeDeFi 的核心邏輯,必須是把銀行帳戶的用戶體驗與 DeFi 協議的高收益邏輯結合起來。
註:主流 Web3 錢包 USDC 理財對比
從市場現狀來看,目前 Trust Wallet 與 OKX Wallet 等主流 CeDeFi 穩定幣理財產品的收益普遍維持在 5% 左右,且多為基於美債上鏈的「固收化」方案,收益穩定,但難以突破兩位數。
相比之下,Bitget Wallet 新推出的穩定幣理財產品倒是選擇了一條新路徑——直接接入 Aave 等主流 DeFi 協議獲取真實利息,再疊加平台補貼機制,將收益率穩定在 10% 水平,使其成為當前 CeDeFi 模式下一個頗具爭議、但極具觀察價值的案例。
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它並非單純依賴短期補貼,而是把「DeFi 利息+平台補貼」制度化,更強調透明性與可持續性, 用戶只需 1 USDC 即可申購:整體收益 一部分來自資金存入 Aave 協議產生的真實鏈上借貸利息,另一部分則由平台提供一定程度的收益補貼,確保最終年化不低於 10% 。
其中利息則以「每小時結算」的形式發放,發放則採用「贖回時同步結算」,當用戶贖回本金時,會按比例將對應的補貼收益直接空投到錢包,這樣一來,資金流向清晰可見,收益來源透明可查。
所以從結構上看,它並不是「無中生有」的高收益承諾,也不同於 CeFi 常見的補貼驅動,而是透過制度化的收益模型,在保證年化 10% 的同時兼顧透明度與用戶體驗,提供了一個 CeDeFi 產品規範化的可參考範式。
當然,這類產品能否成為 CeDeFi 跨出同溫層的關鍵樣本,還需時間檢驗。但至少可以確定一點:當高收益、可持續性與易用性在穩定幣產品上匯合時,鏈上理財才真正具備了走向大眾化的可能性。
三、「隨存隨取、長期高息」:從加密原生到大眾化
從這個角度延伸來看,無論是 Circle 與交易所的 12% 短期補貼,還是 Bitget Wallet 代表性的 10% 穩定幣理財,所面向的潛在客群,已不再侷限於深耕 Web3 的加密原生用戶,而是覆蓋到了對穩定幣感興趣、但尚未完全進入鏈上的 Web2 與 Web2.5 用戶。
正如上文所言,對於這些用戶來說,他們可能聽說過鏈上高收益,卻被錢包連接、Gas 費用、合約邏輯等環節勸退,但當穩定幣理財開始具備「隨存隨取」、「收益可見」、「秒級贖回」的特徵時,他們第一次看到了一種與銀行或餘額寶類似、但回報顯著更高的理財形態。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Bitget Wallet 等 CeDeFi 產品,會主動把重點放在「隨存隨取、長期高息」的體驗上,就是為了超越加密原生群體,主動擁抱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這是鏈上金融進化的一部分。
它們的競爭力,正是在「高收益」、「流動性」、「安全性」三角中找到了一種新的平衡。
Web3 理財的「不可能三角」
首先是與利率環境聯動的「高收益」。
傳統金融體系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降息週期,理財收益走低,國內銀行活期利率更是普遍跌至 1%-2% 區間,甚至不少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已經低於通膨水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鏈上市場的借貸需求仍在持續增長。
以 Aave 等主流協議為例,穩定幣利率長期維持在 4%-6% 區間,再加上 CeDeFi 平台補貼,最終拉升至 10% 的年化收益並非空穴來風,所以 Bitget Wallet 的穩定幣理財產品理論上確實具備可持續性,在收益維度上具備了遠超傳統金融的競爭力。
其次則是「流動性」與用戶習慣的契合。
如果說收益決定了理財的吸引力,那麼流動性則決定了理財的實用性。要知道,傳統理財產品普遍存在贖回等待期,T+1、T+2 已是常態,對於習慣了「即時到帳」的網路一代來說,這種延遲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鏈上理財的 T+0 秒級到帳模式正好解決了這一痛點,譬如 Bitget Wallet 就允許用戶在贖回本金時,不僅能即時收回本金,連利息收益也會按比例同步空投到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秒到帳」。
這種極致的流動性體驗,不僅讓資金管理更靈活,也讓鏈上理財更貼近網路用戶的日常金融習慣,從而降低了進入門檻。
最後則是「安全性」與透明度的提升。
長期以來,黑暗森林都是鏈上金融的軟肋,許多投資者擔心智慧合約漏洞、駭客攻擊,甚至因 Rug Pull 事件而對鏈上理財保持距離。
而 CeDeFi 的透明度反而優於 CeFi 的黑箱操作,譬如上文提到的 Bitget Wallet 理財產品,用戶能清晰看到資產由本金、協議利息和補貼收益三部分構成,避免了 CeFi 中常見的「黑箱模式」。
理論上,以 Aave 為代表的頭部 DeFi 協議已穩定運行多年,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疊加鏈上透明資金流向,安全性在某些維度上甚至優於絕大部分 CeFi 平台,且資金仍然自託管在用戶的錢包中,平台無法挪用,補貼機制吸引用戶參與,但並未改變資金流向的透明屬性,這讓 CeDeFi 產品在安全性層面更容易獲得用戶信任。
當高收益的可見性、流動性的即時性、安全性的透明化同時在一個產品中實現時,CeDeFi 穩定幣理財就不再只是 Web3 原生群體的選擇,而是具備了跨向 Web2.5 用戶的潛力。
寫在最後
過去十年,網路金融用餘額寶、零錢通,把用戶教育成了「隨時存取、收益可見」的習慣;而未來十年,鏈上金融產品可能會在這一基礎上,提供更高的收益、更強的透明度。
從 CeFi 到 DeFi,再到 CeDeFi,本質上都是在回答同一個待解的問題: 高收益、強流動性與安全性,能否真正同時兼得?
今天我們看到的 CeDeFi 穩定幣理財,可能還只是答案的一種初步嘗試——無論是 Circle 與交易所的 12% 短期補貼活動,還是 Bitget Wallet 提供的長期 10% 收益方案,歸根究底,都是圍繞這一問題的不同解法。
至於哪種模式能穿越週期,成為大眾用戶真正信賴的「鏈上理財入口」,仍需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相關報導?
Bitget Wallet 宣布品牌全面升級,發布全新願景「Crypto for Everyone」
Bitget Wallet研究院:人民幣穩定幣破冰傳聞是「捕風捉影」還是政策的「轉向訊號」?
DeFi小白入門寶典(一):AAVE大戶如何用1000萬美金通過利差套利,獲得100%的APR
Toncoin, Quant Seeing Whale Activity Explosion, Big Move Ahead?
Toncoin and Quant are two altcoins that have witnessed a surge in whale transactions recently, somet...
Avalanche (AVAX) Bulls Target $30 Breakout as Toyota Partnership Fuels Momentum
Avalanche (AVAX) has been riding a wave of optimism as bulls push for a breakout above the crucial $...
Ice Open Network and SINT Ally to Power AI Agnets Across Web3 Apps and Social Ecosystem
Ice Open Network is working with SINT to integrate AI agents to enhance Web3 apps, gaming, pay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