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DeFi 到 RWA现实金融 OasisEX如何破局而出
Web3 正在经历一个战略拐点——从围绕加密资产的实验田,走向现实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
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资产上链)已成为新周期的叙事核心。它承载着“链接现实经济”的愿景,也意味着链上金融不再只是技术游戏,而要真正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基础与真实需求。而在这一浪潮中,OasisEX 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不是从技术出发,而是从用户出发。
DeFi 的局限,不在技术,而在“用户规模”
过去几年的 DeFi 浪潮构建了强大的链上金融工具体系——但它服务的,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层。复杂的操作门槛、高波动的收益模型、缺乏现实锚定的价值基础,使得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看得懂,却不敢用”。
RWA 的本质,是将资产映射过来;但要让 RWA 真正“生根发芽”,需要一套机制,让非原生加密用户也能参与、理解、信任并留存。
永恒协议:不是技术设施,是用户入口
这正是 OasisEX 推出 永恒协议(Perpetual Yield Protocol) 的核心出发点。
它不是一个底层标准,而是一种围绕用户体验重新设计的参与体系。永恒协议的意义,在于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三大核心价值:让“非加密用户”也能用得起 RWA
维度 | 传统 DeFi 模式 | 永恒协议的机制与突破 |
用户认知门槛 | 看不懂 TVL、APY、质押逻辑 | 简单的收益型产品结构 |
收益结构 | 波动强、不可预测 | 收益曲线平滑、与现实现金流挂钩,适合稳健型用户 |
留存与循环 | 用户快进快出,难以留存 | 引入永续复利、周期领取与社交化分享机制 |
一句话总结:永恒协议是 OasisEX 用来“扩大用户基数”的关键协议设计。
从原生加密用户到普惠金融参与者:永恒协议的战略意义
永恒协议的真正突破在于:它不是 DeFi 的延续,而是 RWA 普及的通道;它不是让链上用户更复杂,而是让链下用户更容易进来。
在 OasisEX 的系统设计中,永恒协议的价值是双重的:
1.连接资产端:将不同来源的现实资产标准化为“可参与、可组合”的协议单位;
2.连接用户端:让更多非原生用户以“认购产品”而非“学习合约”的方式加入 Web3 金融网络。
✅ OasisEX:从金融设施,到用户平台
未来的金融网络,不会只有“可组合的协议”,还需要“可理解的入口”。OasisEX 通过永恒协议实现了链上资产的产品化、用户体验的平民化、流动结构的复利化,从而从 DeFi 的孤岛走向 RWA 的主场。
现实资产的链上重构,需要制度,也需要入口。入口,不只是钱包,而是“一个用户能听懂、敢参与、愿分享”的体验体系。
而这,就是永恒协议存在的意义。
RWA 是现实金融的数字延伸,OasisEX 是 RWA 普惠化的桥梁,而永恒协议,是这座桥真正通向“千万人参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