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Crypto 发令枪响,加密超级应用时代来临
7 月 31 日,美国 SEC 新主席 Paul Atkins 发表了名为 《美国在数字金融革命中的领导力》的演讲,宣布 了一项名为“ Project Crypto”的全新计划。
这个消息虽然还没有登上主流媒体头条,但它可能成为 2025 年对加密行业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
今年 1 月,特朗普重返白宫时曾豪言要让美国成为“世界加密货币之都”。当时很多人将这视为竞选语言,整个行业都在观望特朗普的承诺到底是不是空头支票。
昨天,答案揭晓了。
这个 Project Crypto,目前看正是特朗普加密友好政策的第一个重要落地。
目前社媒上关于该计划的逐条解读有很多,在此不做赘述;但笔者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 其 允许金融机构创建“超级应用”,在一个平台上同时提供传统股票交易、加密货币、 DeFi 服务等所有金融服务 。
如果摩根大通的 APP 既能买股票,又能交易比特币,还能参与 DeFi 挖矿,这将意味着什么?
从竞选承诺到监管行动,从“执法即监管”到“拥抱链上金融”——这个转变仅用了 6 个月。当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决定全面转向时,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或都将被重写。
Atkins 演讲里的这个超级应用概念,很容易让你先想到微信。聊天、支付、投资理财、购买保险,甚至申请贷款——一个 APP 解决所有需求。
这种在国内司空见惯的体验,在标榜自由市场的美国却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监管壁垒。
在美国,做支付需要支付牌照,做证券需要券商牌照,做贷款需要银行牌照,每个州还有不同要求。
Project Crypto 第一次打破了这个僵局。
按照新规,一个持有经纪商执照的平台可以同时提供传统股票交易、加密货币买卖、DeFi 借贷服务、NFT 交易市场、稳定币支付功能—— 所有这些,只需要一个统一的牌照框架。
在加密行业,这个统一框架的额外好处在于贴合了众多产品的可组合型。
你可以用股票收益自动购买比特币,用 NFT 作为抵押品借出稳定币,再将稳定币投入 DeFi 获取收益...所有操作在一个界面完成,资产在链上自由流转。
当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自由穿梭时, Web3 超级金融平台就显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而 SEC 的这一决定,等于是发出了军备竞赛的发令枪。
Project Crypto 的发令枪响起,赛道上的选手们境遇却大不相同。
现有加密巨头,必须从躺赢转换为应战模式。
Coinbase 的 CEO Brian Armstrong 可能正在经历复杂的心情。一方面,不用再担心SEC的诉讼是巨大解脱;另一方面,独占鳌头的日子可能要结束了。
过去几年,在 Gensler 的高压监管下,Coinbase 反而因为合规优势成为美国用户的默认选择。
现在大门敞开,这种"监管护城河"正在消失。更要命的是,Coinbase 需要快速转型——从一个单纯的交易所变成全能金融平台。这意味着要开发股票交易(与Robinhood 竞争)、银行服务(与传统银行竞争)、DeFi 集成(与去中心化协议竞争)。每个领域都有强大的既有玩家。
Kraken 和 Gemini 面临类似挑战,但处境更严峻。
它们既没有 Coinbase 的规模优势,也缺乏快速扩张所需的资源。最可能的结局?要么被收购,要么专注细分市场。
如果说加密原生企业是在防守,传统金融巨头则准备发起总攻。
摩根大通早已不是加密货币的怀疑者。他们的 JPM Coin 每天处理数十亿美元交易,Onyx 区块链平台也运行多年。现在,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推出面向散户的加密服务。
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每一家都在摩拳擦掌。它们拥有加密企业梦寐以求的东西:庞大的用户基础、深厚的资金实力、成熟的风控体系、最重要的是——用户的信任。
当美国奶奶也想用退休金买点比特币时,她更信任用了 30 年的银行 APP,还是从没听过的加密交易所?
但巨象转身并不容易容易。银行的官僚体系、陈旧的技术架构、保守的企业文化,都可能成为致命弱点。政策于它们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
除此之外,Uniswap、Aave、Compound 等,这些 DeFi 协议的处境最微妙。
Project Crypto 明确保护“纯代码发布者”,理论上利好 DeFi。
但当 Coinbase 可以直接集成 Uniswap 的功能,当摩根大通推出自己的链上借贷产品,去中心化协议的价值主张是什么?
一种可能是"协议层"与"应用层"的分离更加明确。Uniswap 继续作为底层流动性协议,而各种"超级应用"在上层提供用户界面和增值服务。这类似于互联网的 TCP/IP 协议——重要但不可见,甘当绿叶。
另一种可能更激进:部分 DeFi 协议可能选择"中心化"。成立公司、申请牌照、接受监管,换取更大的市场准入。
Aave 已经在探索机构版本, Uniswap Labs 本身就是公司。去中心化的理想很美好,但当竞争对手可以合法触达亿万用户时,理想或许只是一种口号。
最终,DeFi 可能分化为两个阵营:坚持去中心化理想的“协议原教旨主义者”,和拥抱监管寻求增长的“实用主义者”。两者都有生存空间,但服务的用户群体将截然不同。
三类玩家,三种命运。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舒适区已经不复存在。
新政之下,每个人都必须重新定义自己在新生态中的位置。
当所有人都涌向同一个赛道,决定胜负的是什么?
首先当然是 牌照。
过去,合规是烧钱的无底洞。现在,它可能成为最重要的护城河。
Project Crypto 看似降低了门槛,实则提高了标准。“超级应用”牌照意味着你需要同时满足证券、银行、支付、加密等多领域的监管要求。这不是小公司玩得起的游戏。
牌照的真正价值在于网络效应。当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完成所有金融需求时,转换成本急剧上升。这就像当年的银行牌照——看似人人都能申请,最后只有少数玩家真正建立了帝国。
其次,是 技术架构。
链上金融的用户体验标准是:Web2 的流畅 + Web3 的主权。这是个极高的技术门槛。
传统金融机构需要从零构建加密基础设施,而加密公司则要达到银行级的稳定性。
更复杂的是跨链互操作——当用户想把以太坊上的资产转到 Solana 参与 DeFi,你的系统能否在 3 秒内安全完成?当市场剧烈波动,你的风控系统能否毫秒级响应?
技术债务可能成为致命伤。
Coinbase 花了 10 年打造的系统是为单一功能优化的,要改造成全能平台并非易事。而银行的遗留系统更是噩梦——有些核心系统还在用 COBOL 语言 ,怎么和区块链对接呢?
再次,是老生常谈的 流动性 。
在金融世界,流动性就是一切。超级应用时代,这个真理被放大了数倍。
用户期待的是:任何资产、任何时间、任何规模的交易都能即时完成。这需要接入所有主要交易场所、聚合全球流动性、提供最优价格。更重要的是资本效率——同一笔资金如何在股票、加密、DeFi 之间高效流转?
最后是 用户体验。
这可能是最被低估的竞争维度。当功能趋同、费用接近时,体验决定一切。
难点在于服务对象的巨大差异。你需要让加密老手满意(他们要自主托管、查看链上数据),也要让传统用户安心(他们连助记词是什么都不知道)。一个 APP,两种语言,这就考验产品经理们的端水能力了。
总体上,Project Crypto 给从业者们出了个题, 牌照决定你能做什么,技术决定你能做多好,流动性决定你能做多大,体验决定你能走多远。 在这个多维竞争的棋局上,每一步都可能改变整个战局。
在 Project Crypto 新政下,我知道你很想知道到底哪些企业和资产赢面更大。
但预测未来是危险的游戏,一切都没有定论,目前只能看到一些端倪。加密超级应用时代的赢家不会只有一种面孔。相反,我们可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但同样成功的模式。
第一种,是"联盟军"模式。
最聪明的玩家已经意识到,单打独斗不如强强联合。
以 Fidelity 为例,这家管理着 11 万亿美元资产的巨头早在 2018 年就成立了数字资产部门,但在零售加密交易上始终不温不火。
如果 Fidelity 与一家技术领先的加密公司(比如 Fireblocks)深度整合,结果会怎样?Fidelity 的 2 亿客户获得无缝的加密体验,而合作方获得传统金融最稀缺的资源——信任和用户。结果不一定是这两家公司联姻,但这种“1+1>2”的组合将在未来大量出现。
第二种, 是“军火商”模式。
当淘金热来临时,最稳定的生意肯定是卖铲子。
在超级应用时代,“铲子”就是那些关键的基础设施。以 Chainalysis 为例,无论谁赢得超级应用战争,都需要它的合规工具。这些公司的美妙之处在于,客户越多元,地位越稳固。它们不需要选边站,因为每一方都需要它们。
第三种是“专精”模式。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瑞士军刀,如果有一个专门服务 DAO 的金融平台,或者一个专注于NFT金融化的垂直应用。当巨头们忙于搭建大而全的平台时,这些专精玩家或许可以在细分市场里吃到长尾价值。
赢家的方式不外乎上面几种,但关于输家,我想无外乎那种 不上不下的机构和投机者。
以美国一些区域性银行为例,它们既没有摩根大通的资源进行大规模技术投入,也没有小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灵活性。当客户可以在大银行获得全套加密服务时,这些中等机构生存空间将被急剧压缩。
而关于投机者,过去几年,许多项目通过复杂的法律结构规避监管——在开曼注册、通过 DAO 运作、声称“充分去中心化”。
Project Crypto 的明确规则意味着这些灰色地带将不复存在。要么真正去中心化(接受流动性和用户体验的限制),要么完全合规(接受监管成本),骑墙派将无处容身。
从商业竞争角度看,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先发优势在赢家通吃的平台经济中可能是决定性的。谁能在未来数个月内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加密金融巨头。
2007 年,乔布斯展示第一代 iPhone 时,诺基亚的高管们嗤之以鼻——没有键盘的手机怎么可能成功?18 个月后,整个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
Project Crypto 可能就是加密金融的“iPhone发布会”。
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它第一次让主流金融机构看到了可能性:原来金融服务可以这样提供,原来传统资产和加密资产可以这样融合,原来合规与创新可以这样平衡。
不过请记住,iPhone 真正改变世界不是在 2007 年,而是在 App Store 出现之后。Project Crypto 只是开始,真正的革命将在生态系统形成后爆发。
当数百万开发者开始在新平台上创新,当数十亿用户习惯了链上金融,那时才是好日子。
现在就下定论,一切为时尚早。
CFTC Issues Advisory on Foreign Exchange Registration as Leadership Transition Looms
New guidance aims to bring crypto trading back to U.S. markets as commission faces personnel exodus...
Pundit Reveals Catalysts That Will Drive Dogecoin Price 150% To $0.55
After the market crash, the Dogecoin price suffered a decline to $0.2, which presented as a perfect ...
Chainlink News: SUI Price Prediction & Which Altcoin Could Grow 8,000% In Price By March
Chainlink consolidates near $25, SUI eyes $3–$5, but Remittix at $0.0987 with wallet launch, CEX 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