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 Strategies CEO:我們不是 Solana 版微策略,是用科技打造未來
在加密貨幣的早期曆史中,最大的持有者往往是個人投資者。本文源自 Lightspeed 所著 Podcast ,由 深潮TechFlow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 Base鏈負責人Jesse回應中文社群:和Solana定位區別?能幫以太坊走出困境? )
(背景補充: 以太坊爆打Solana不藏了?社群提案「GAS上限提高百倍」,理論 TPS 飆破 2000 )
本文目錄
本 週特別節目,我們邀請到 Leah Wald,她從 DAS NY 2025 現場為大家帶來精彩分享。這期節目將聚焦 2025 年 Solana 期貨 ETF 的推出,深度解析 SOL Strategies 的策略指南,並探討 Leah 對當前加密貨幣市場的獨到見解。除此之外,我們還將討論 Solana 的長期願景及其最新的行業動態。
精彩觀點摘要
- 在加密貨幣的早期歷史中,最大的持有者往往是個人投資者。
- Solana 的機構化還處於早期階段,更多的討論才剛剛開始。
- Solana 的成功之一在於,它能夠與各種機構展開對話,吸引他們考慮是否在其平臺上執行區塊鏈專案。
- 將 SOL Strategies 比作 Solana 的 Microstrategy,其實是一個不夠全面的類比,更公平的做法是建立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 我很喜歡 Solana 社群的一點是,這裡有各種不同型別的新創公司在探索創新。
- 像比特幣,花了很長時間才確立自己作為 「價值儲存」 的角色。而 Solana 和 SOL 本身更具投機性,因此也需要時間來找到自己的方向。
Solana 期貨 ETF 的推出
Jack:
我們剛剛看到美國的第一支 Solana ETF 開始交易。你是這方面的專家,我想請教你, 關於波動性股份的期貨 ETF,你怎麼看首日表現?交易量如何?在這個釋出過程中,人們應該關注哪些關鍵點呢?
Leah Wald:
這非常重要。我想我們都沒預料到事情會發展得如此之快。這次推出恰好緊隨 CME 期貨產品的釋出之後,審批速度非常快,同時還引入了 A2X 槓桿機制。
我認為波動性股份選擇推出期貨產品是非常明智的策略。週一市場表現非常強勁,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次成功的展示,顯示出市場的存在和交易的成功。特別是對於帶有 2 倍槓桿的產品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從機構採用和市場有效性的角度來看,對整個生態系統意義重大。
至於交易量,我認為目前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畢竟這只是第一天。很多市場參與者通常不會在首日入場,因此更重要的是觀察三個月後的表現,包括交易量、市場參與度以及整體興趣如何。
Jack: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你 Valkyrie 工作時,你們曾推出過比特幣期貨 ETF。能否分享一下當時的經驗?比如第一天的交易量情況如何?什麼時候開始看到資金的大規模流入?此外,你覺得比特幣期貨 ETF 的經驗有哪些可以借鑑到 Solana 期貨 ETF 上?
Leah Wald:
我們在 2021 年 10 月推出了 Valkyrie 和 ProShares 的比特幣期貨 ETF。ProShares 比我們早兩天上線,他們選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上市,而我們選擇了納斯達克 (NASDAQ)。ProShares 的產品在首日交易量就突破了 10 億美元,而我們第一天的交易量約為 5000 萬美元。儘管如此,這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因為這是美國首隻比特幣 ETF。
推出期貨 ETF 的過程非常複雜,尤其是在與市場做市商的溝通以及確保整個期貨交易生態系統的正常運作方面。相比現貨 ETF,期貨 ETF 涉及更多參與者,同時由於它基於 CME 的紙面交易,與現貨資產之間存在一定的分離,因此在追蹤誤差等方面需要額外的考量。
儘管比特幣的 AUM 和交易量更大,但市場情況確實不同。人們有更多的準備時間。看起來 SEC 在期貨推出後兩天就批准了。所以波動性股份仍然有機會開始行銷。
Jack:
你覺得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對 CME 期貨以及波動性股份 ETF 的交易量進行有意義的評估?畢竟首日交易量通常較低,是否需要更長時間來觀察?
Leah Wald:
很多公司因為內部投資組合的限制,無法直接購買期貨產品。此外,期貨交易的參與者範圍也相對有限。因此,第一天的表現通常並不能完全反應產品的潛力。
我認為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觀察這些 ETF 的市場表現,包括交易量和參與度的變化。通常來說,像芝加哥的交易機構是主要參與者,他們的行為會對市場表現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三到九個月的時間框架是評估這些產品成功與否的合理週期。
Jack:
你對 2025 年現貨 ETF 的前景怎麼看?
Leah Wald:
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關鍵時刻。從歷史經驗來看,期貨 ETF 通常會先於現貨 ETF 推出。儘管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但這次期貨 ETF 的推出無疑是一個積極的訊號。目前已經有多家公司提交了現貨 ETF 的申請,並且它們的產品運營表現良好。所以,我對 2025 年現貨 ETF 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機構是否看好?
Jack:
關於期貨 ETF,我們再來聊得更廣泛一些。現在我們身處 DAS 會議,這裡整體氛圍更像是一場機構投資者的聚會。不過,你和我之前聊過,很多人在談論加密貨幣時,往往會將 「機構」 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第一,機構是否已經開始進入 Solana?第二,這對市場意味著什麼?此外,我們應該如何定義 「機構」?哪些算是機構,哪些又不算?從你目前的觀察來看,哪些領域或細分市場的機構資本最有可能在短期內進入 Solana?
Leah Wald: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通常會將普通使用者和機構投資者分為兩類,用資金規模的大小來區分。但在加密貨幣的歷史上,情況並非如此簡單。如果我們把普通投資者看作是管理自己財富的人,而機構則是管理他人資本的組織,那麼這兩者代表的是不同性質的資金流動,而不一定是資金規模的差異。事實上, 在加密貨幣的早期歷史中,最大的持有者往往是個人投資者。
隨著比特幣逐漸被視為一種新的價值儲存資產,機構化的趨勢開始顯現。例如,像 Blackrock 和 Fidelity 這樣的金融巨頭正在積極推出比特幣 ETF,這標誌著市場的巨大轉變。然而,對於其他山寨幣(如 Solana)來說,當前的主要持有者仍然是個人投資者。儘管從法律上這些人被稱為普通投資者,但他們的資本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實際上可以媲美機構投資者。
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機構的進入對市場意味著什麼?他們是否已經參與? 對於 Solana 而言,目前的討論更多集中在機構 「如何」 參與其生態系統。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跡象,比如 Franklin Templeton 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基金,並嘗試在 Solana 平臺上運作。此外,期貨 ETF 的推出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新的工具,這或許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 Solana 生態系統。在比特幣市場,我們已經看到了機構如何通過捐贈基金、養老金計劃和主權財富基金等形式進行重大資產配置。隨著 Solana 也擁有了類似的投資工具,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機構的參與。
不過,總體來看,目前關於 Solana 的機構化還處於早期階段,更多的討論才剛剛開始。
Solana 的終極願景
Jack:
一個可能被忽視的問題是,機構購買 SOL 資產和機構將貨幣市場基金放在 Solana 平臺上運作之間的區別。相比於未來可能實現的鏈上 NASDAQ,我認為養老金基金購買 SOL 資產的可能性顯然更為實際。
Leah Wald:
你的觀點很有道理。觀察不同專案的發展路徑確實非常有意思。我認為 Solana 的成功之一在於,它能夠與各種機構展開對話,吸引他們考慮是否在其平臺上執行區塊鏈專案。 Solana 在這方面展現了很強的說服力,因為它擁有許多顯著的優勢。不過,資金進入 Solana 生態系統後如何分配、流向哪些領域,這些都是接下來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幸運的是,正如我們兩天前討論的那樣,這些話題已經開始逐漸受到關注。
Jack:
你之前提到過機構和普通投資者的區別,但實際上資金規模並不是兩者的主要分界線,因為也存在一些所謂的 「普通鯨魚」(指持有大量資產的個人投資者)。 你們的 SOL Strategies 是否經常與像 Joe 這樣長期持有大量 Solana 的個人投資者互動?畢竟他可能掌握著相當規模的資產。
Leah Wald:
確實如此,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的工作之一就是與投資者進行溝通,向他們分享我們的理念和故事。對於像 Joe 這樣的投資者來說,他可能會非常滿意於長期持有 SOL,就像許多比特幣投資者一樣,他們樂於持有自己的比特幣,並可能與我們討論 ETF 的重要性。這種選擇本身是很好的,因為投資者應該擁有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目前,我們是唯一通過 IRA 或類似帳戶為普通投資者提供股票投資倉位的選擇。這在比特幣 ETF 的發展過程中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不過,我認為像 Joe 這樣的投資者可能會更傾向於直接持有並質押他的 Solana 資產,而不是立即購買我們的股票。除非我們的股票變得對他們更有吸引力,或者他們開始更加活躍地參與股票交易,否則這種轉變可能需要時間。
Laine 的收購策略
Jack:
談到你們的驗證者,我最近看到了一則關於 SOL Strategies 的有趣新聞。你們收購了 Laine Solana 驗證者,我記得他的名字是 Michael,他還運營著 stakewiz.com。這次收購非常特別。 我想知道,你們是如何與他展開對話的?為什麼選擇收購這個特定的驗證者,並且還讓 Michael 擔任營運長?能分享一下這個故事嗎?
Leah Wald:
坦率地說,這次收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Michael 的個人能力。他是一位非常出色且聰明的商人,同時也具備卓越的工程師背景,像他這樣的人才確實非常稀缺。因此,與他討論收購 Laine 驗證者、stakewiz.com 以及其他相關資產的事宜,完全符合我們在下一階段實現外部擴張的戰略邏輯。這次收購使我們的股份增加到大約 330 萬。
Jack:
這幾乎相當於讓你們的股份翻了一番,而且看起來像是短時間內就完成了。
Leah Wald:
沒錯,確實如此。Michael 加入後的效果非常顯著,在 Solana 社群中,他受到廣泛的尊重,這不僅因為他的能力和聰明才智,還因為他對社群的真誠投入。你也可以從我們技術長的工作中看到這種對社群的關注。
比如,我們最近支援了 SIMD02,2,8 提案,儘管這並不完全符合我們作為驗證者的經濟利益,但我們仍然選擇支援,因為這對整個 Solana 網路的發展更為有利。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與 Solana 生態系統深度融合的公司,並通過這種方式為 Solana 網路的長期發展貢獻力量。這也是我們收購 Laine 驗證者的初衷之一。
SOL Strategies 是 Solana 的 Microstrategy 嗎?
Jack:
SOL Strategies 的發展計劃一直是通過收購來實現的嗎?當我第一次聽說 SOL Strategies 時,它被形容為 「Solana 的 Microstrategy」。我原以為你們會像 Microstrategy 那樣,通過發行債務購買大量的 SOL,可能還會利用質押來獲取額外收益,比如將 SOL 質押到像 Jito 或 Helius 這樣的平臺。
這是我在 Lightspeed Podcast上聽到的。不過,現在看來,你們已經深入到了驗證者的領域,不僅在收購驗證者,Max 還經常在推特上發表對 SIMD 提案的看法。而 Michael 作為 Solana 驗證者社群的知名人物,也加入了你們的團隊。那麼, 你們一開始就計劃好了這樣的發展方向嗎?還是說這是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形成的策略?
Leah Wald:
將 SOL Strategies 比作 Solana 的 Microstrategy,其實是一個不夠全面的類比。 在我看來,這種模式的侷限性在於,它只是單純地玩 「淨資產價值(NAV)遊戲」,即通過積累資產來提升公司價值,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我需要同時考慮如何運營一家真正的業務,同時為公司的股東創造長期價值。如果市場認為我們只是坐等 SOL 升值,那這對股東來說是不公平的。我認為 更公平的做法是建立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我們的策略是通過較慢但穩健的方式實現增長。初期,我們主要依靠外部收購(無機增長)來擴展套件業務,比如收購驗證者和相關資產。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會逐步轉向依靠自身能力的自然增長(有機增長)。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 Solana 的基礎設施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確實在儘可能多地積累 SOL,並將其質押到我們的驗證者節點。但這只是整體戰略的一部分,類似於比特幣礦工一邊通過融資增加資產負債表上的比特幣,一邊經營挖礦業務。我相信這種模式更強大且更有意義,因為我們不僅僅是 「購買 SOL」,而是在 Solana 的基礎設施生態系統中發揮實際作用。通過 Max 和 Michael 的幫助,我們也在積極與機構投資者對話,推動這一願景的實現。
Jack:
除了運營驗證者之外,你們是否考慮擴展套件到其他基礎設施業務?你們的目標是否僅限於驗證者,還是有更廣泛的技術方向可以探索?
Leah Wald:
我們確實在考慮驗證者業務之外的更多機會,尤其是在支援 Solana 生態系統的輔助技術領域。目前,我們正在與多方展開洽談,探索更多可能性。
Solana 的投資理念
Jack:
目前 Solana 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你們似乎與 Microstrategy 保持著某種聯絡。Michael Saylor 在比特幣領域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可以說是比特幣的 「代言人」。我覺得你們也在嘗試做類似的事情。現在似乎是一個轉折點,最近我們看到一些關於 meme coin 的熱度正在消退,例如曾經非常火爆的 Fire Dancer,現在似乎關注度下降了。那麼,在 2025 年剩下的時間裡,你們的投資理念是什麼?你們如何看待 Solana 網路,並且現在是如何推廣 Solana 的?
Leah Wald:
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分成三部分來回答。我認為 Solana 目前正在尋找自己的定位。作為一個仍處於早期階段的區塊鏈,它還在努力明確自己的角色和價值主張。Solana 有自己的優勢和核心支柱,這些都證明了它在效率上要優於一些其他區塊鏈。 但關鍵問題是,它的這些優勢對誰有吸引力?誰會選擇在上面構建?誰會成為它的使用者?
在 Solana 的生態系統中,圍繞產品的討論非常活躍,比如 「結構化產品」 這樣的概念。那麼,Solana 是否會成為一個支援鏈上共同基金的平臺?或者,它是否會演變為一個支付系統?這些都是可能的方向。 我很喜歡 Solana 社群的一點是,這裡有各種不同型別的初創公司在探索創新。 今年,我希望看到 Solana 能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細分市場。雖然它已經建立了核心優勢,但還沒有完全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定位。
這種過程需要時間。就像比特幣,花了很長時間才確立自己作為 「價值儲存」 的角色。而 Solana 和 SOL 本身更具投機性,因此也需要時間來找到自己的方向。2025 年,我會密切關注 Solana 的發展,希望看到它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細分市場。
最後的思考
Jack:
關於其他生態系統,比如 Sui、其他的第一層區塊鏈(L1)以及以太坊。老實說,我認為這些生態系統中也有類似 SOL Strategies 的投資機會。為什麼我們沒有看到更多控股公司採用類似的投資策略?你覺得在未來一年半內,這類公司會出現嗎?
Leah Wald:
我認為這樣的公司確實會出現,而且我已經與一些感興趣的企業進行了交流。從整體來看,我預計我們會在美國看到許多公司通過 IPO 上市,可能會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形式進行。而在加拿大,我覺得部分公司可能會嘗試利用即時作業系統(RTOS)。
不過, 隨著這類公司的增多,我認為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定義成功,僅僅上市並不意味著成功。 真正的成功取決於多個因素,例如市場的參與度、投資者的興趣,以及股票生態系統中的交易量支援。這些支援既可能來自代幣社群,也可能來自資本市場的生態系統。因此,我相信我們會看到更多公司上市,但它們需要有更全面的戰略思考,而不僅僅是為了上市而上市。
我希望看到那些思考更全面的公司,不僅僅是想著上市,而是要有長期的思考。我歡迎競爭。我認為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況,並期待看到這些公司積極參與生態系統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相關報導?
加密市場回溫:Solana 發展迎新階段,MCP 成 AI 賽道新熱點
Solana 協議 Loopscale 遭駭「損失580 萬美元」,官方:正努力追回
SOL是上市公司最愛買的「新比特幣」?
MultiBank Group to tokenize $3 billion in real estate assets with MAG as it readies to launch $MBG
Dubai, UAE, 6th May 2025, Chainwire...
Tron Sees Nearly $1B in Weekly Stablecoin Inflows, While TON Faces Massive Outflows
In the past two weeks, Tron has attracted more stablecoin liquidity than any other blockchain networ...
Will the Fed Keep the Crypto Rally on Ice?
President Trump wants rates lower — fast. But with inflation still hanging around and a strong jo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