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Total Market Cap:
0%
Fear & Greed Index:
0%
Spot --
Exchanges --
ETH Gas :--
EN
USD
APP

Waterdrip Capital:全球贸易新秩序下的Web3创业新逻辑

Favorite
Share

本文整理自 Waterdrip Capital 创始人大山于万物岛分享会的主题演讲内容。

宏观环境恶化-危机正在形成新秩序

1.1 金融开始走向乱纪元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以来,一系列出人意料的经济和政治举措令全球市场持续动荡。其中,引发最大震动的举措之一是 关税政策升级 :从 2025 年 4 月 5 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加征 10% 的“基准关税”,并对中国、越南等 60 个国家施加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针对中国的关税一度提高到 125% )。短期内,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使得全球市场巨幅波动:美债遭遇抛售潮、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 4.5% 以上,创 20 年来最大单周涨幅;美股剧烈震荡,一度逼近熔断;美元指数连续下挫并创下数年最大日跌幅。虽然后续美国宣布对部分盟友国家暂缓征收新关税以换来喘息,但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充满忧虑,全球金融体系仿佛步入“乱纪元”。

Waterdrip Capital:全球贸易新秩序下的Web3创业新逻辑

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中心的旧有国际经济体系(如布雷顿森林体系、WTO 框架)正面临瓦解的风险:新兴经济体崛起削弱了美国的相对优势,美国长期积累的巨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不断侵蚀美元信誉,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下滑。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以来的高速发展,在诸多科技领域逐步逼近甚至超越美国,引发美国精英阶层的深层焦虑。华为等中国企业在 5 G 芯片设计、通信基站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就是让美国警觉的信号:曾经高高在上的技术代差被迅速拉近,美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优势岌岌可危,而年轻一代美国人更多投身金融和艺术等领域,不再愿意从事制造业。这一系列变化意味着美国赖以称霸的旧秩序正在松动。

在此背景下,美国决策层开始酝酿构建新的贸易和金融秩序,以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目标不仅是在贸易谈判中讨得更好的条款,更试图“另起炉灶”——通过制定新规则体系来重新确立美国的中心地位。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用意:一是 打击主要竞争对手 ,削弱中国等国利用现有全球化红利快速崛起的势头;二是 寻求新的价值锚定 ,为动摇的美元信用和全球贸易提供新的支撑。在这个思路下,传统的美元信用需要引入 更强的背书 ,美国开始将目光投向 黄金和比特币 等资产,希望借此重建全球金融体系的信任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态度 出现重大转变 。特朗普就职后不久就公开表示关注虚拟货币的发展,一反其过往对比特币的批评立场。共和党内的部分力量和一些州政府近年也逐渐拥抱比特币,将其视为对冲美元风险的“数字黄金”。可以说,美国正在为潜在的新金融秩序预先布局,将比特币纳入国家战略视野。

1.2 比特币与黄金:美元的新“双锚”

当全球贸易和金融规则面临重构,美国试图以“双资产锚定” 为美元打造新的信用基石:既包括传统的黄金储备,也加入新兴的比特币储备。 这一策略意图通过实物资产+数字资产的组合,巩固美元在新秩序下的信誉。

黄金作为价值储藏手段早已被各国央行广泛持有,美国国库的黄金储备(存放于著名的诺克斯堡 Fort Knox)是美元霸权的重要底牌。而如今,比特币正被赋予类似的战略地位——视为新时代的“数字黄金”。截至 2024 年底,比特币总市值约 2 万亿美元,仅为黄金市值(约 20 万亿美元)的十分之一左右。从长期潜力看,如果比特币市值有朝一日能与黄金相当,那么其价格仍有数倍以上的成长空间。正因看好这一增长潜力,加之比特币去中心化、限量发行(2100 万枚)、高流动性的独特优势,美国开始认真考虑将其纳入国家储备体系。

Waterdrip Capital:全球贸易新秩序下的Web3创业新逻辑

2025 年 3 月,美国政府在加密领域接连放出重磅举措: 3 月 6 日,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和“美国数字资产储备”。 次日,白宫高调召开加密峰会,邀请 Coinbase、MicroStrategy 等行业巨头以及国会议员、官员参与。特朗普在会上公开表达了对加密产业发展的支持,承诺推动国会尽快通过关于稳定币及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立法,以提供明确的法律环境。更引人瞩目的是,特朗普在峰会上表示:“建立比特币储备就是建立虚拟的诺克斯堡”——也就是说,美国意在将比特币储备视作数字时代的国库黄金。此番表态标志着比特币正式进入美国国家战略层面,被赋予了与黄金类似的地位。

Waterdrip Capital:全球贸易新秩序下的Web3创业新逻辑

上图为美国政府罚没的比特币钱包地址,相对于黄金储备国库,BTC 网络更透明,去中心化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美国欲将 比特币与黄金共同作为新金融体系的锚定资产 。在实践中,美国政府已持有相当规模的比特币储备(主要来源于执法罚没等渠道),并计划进一步增持。市场传闻的目标是累积控制约 100 万枚比特币( 占总供应量的 5% ),这一数量级接近美国官方黄金储备占全球黄金的比重。虽然这一目标尚未完全兑现,但趋势已经显现:一些美国州政府甚至率先行动,批准以财政资金购入比特币用于储备;联邦层面则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提案为比特币“正名”。如果美元未来能够部分锚定实物黄金和数字黄金(比特币),再辅以区块链技术建立新的国际清算体系,那么美国有望在未来的全球金融博弈中抢占先机,延续美元体系的生命力。

当然,比特币的纳入也有助于美国解决自身的难题。例如,美国政府背负的巨额国债正变得越来越沉重,引发信用危机。如果美国掌控了足够的比特币储备,并在未来将其价格推升,它可能通过出售部分储备来填补债务黑洞,从而巧妙化解债务风险。这种“用加密资产稀释债务”的思路,成为美国金融战略的新想象。同时,美国也在数字货币监管上发力:近期一项法案提议将流通量超过 100 亿美元的稳定币纳入美联储监管,这表明美国希望掌控加密美元(美元稳定币)的发行权和规则制定权,以巩固美元在加密世界的主导地位。美元稳定币+黄金+比特币,三者共同勾勒出美元新秩序的雏形——既保持了美元的法定地位,又以实物和数字资产作支撑,提高抗风险能力。

市场环境回调与“下半场适合做什么”

过去一年多,全球加密市场经历了从狂热到冷静的剧烈转变。加密资产总市值已从历史峰值约 3.71 万亿美元回落至 3.04 万亿美元左右(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数据时间: 2025.04.23),市场进入深度回调与出清阶段。宏观经济动荡(如通胀走高、利率上升)叠加监管趋严,使得大量缺乏真正价值支撑的项目在这一轮调整中销声匿迹。然而对于坚信区块链长期价值的创业者而言,此刻反而是筑底蓄力、孕育新机的最佳时机——上一轮周期的泡沫退去,正是静心打磨产品、厚积薄发以脱颖而出的好机会。

在这样的“下半场”环境中,创业者应该思考: 下半场适合做什么?简单的流量打法已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围绕硬核价值的创业逻辑。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以下几个方向蕴藏着新的机遇:

  • 比特币(BTC)生态: 围绕比特币网络的金融创新(“BTC Fi”)、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基于 BTC 的现实资产和支付网络重构。

  • 其他公链生态: 以太坊等公链上回归效率和盈利本质的创新,摆脱单纯“卷流量”,以产品为导向打造可持续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应用。

  • 现实世界资产(RWA)与支付金融(PayFi): 将链上技术与现实资产、支付场景相结合,发展出有稳定现金流支撑的新模式。

  • 加密概念股: 关注传统资本市场中崛起的“区块链概念股”浪潮,以及Web3创业公司走向股票化的新路径。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以上思路展开分析,探讨在宏观回调期值得关注的具体创业机会。

2.1 围绕 BTC 的创业机会:BTC Fi、BTC Infra、BTC RWA & PayFi

尽管比特币长期以来被视作“数字黄金”,其主网功能相对简单,但近期一系列技术和应用进展正为比特币生态注入新的活力。围绕 BTC 网络,我们看到三大创业机会:

Waterdrip Capital:全球贸易新秩序下的Web3创业新逻辑

  • BTC Fi(Bitcoin Finance): 在比特币网络上创造新型金融资产。比特币不再只是静态的价值储藏,而正演变为发行各类金融资产的底层平台。近期兴起的 BRC-20、Runes 等协议掀开了在 BTC 主网上发行代币资产的热潮;Lightning Labs 推出的 Taproot Assets 协议(TA 协议)则使在比特币生态发行稳定币、债券等金融资产成为可能。这意味着,比特币主网有望在下一个周期承担更多价值承载功能,从“数字黄金”升级为支持丰富资产的价值存储网络。代表性项目如 Bedrock、Solv 等,专注于在比特币网络上构建借贷、交易、衍生品等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推动 BTC 融资与资产发行能力的跃迁。

  • BTC Infra(Bitcoin Infrastructure): 重塑比特币上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为弥补 BTC 原生功能的不足,业界正尝试为比特币打造类似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层。一类路径是发展 EVM 兼容的比特币侧链或 Layer 2 (如具备以太坊智能合约能力的 BTC L2),扩展 BTC 网络的 DApp 开发空间。另一类则是原生于比特币协议族的方案,例如 RGB 协议、闪电网络等比特币原生二层技术,它们更专注于提升隐私性、扩展性和支付效率,为 BTC 主网构建轻量且经济的链上执行层。代表性项目如 Unisat、Merlin、B² 等,专注于构建比特币的 Layer 2、中间件工具等,提升比特币的开发生态与可扩展能力。

  • BTC-Powered RWA & PayFi: 释放比特币在真实世界资产和支付领域的潜力。基于比特币网络的 RWA 正逐步兴起,例如将美国国债、实物资产等进行代币化,比特币作为结算层提供全球可验证的清算机制,赋予此类资产高度可信的价值锚定。同时,依托闪电网络等支付基础设施涌现的 “PayFi” 模式,将比特币重新带回支付舞台——例如结合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与比特币微支付,使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的实时小额支付成为可能,为 SaaS 服务、数据交换等场景提供高效的支付解决方案。代表性项目如 LNFi,专注于提升比特币在 RWA 与支付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效率与用户体验,为 BTC 的支付与流通赋能。

总的来看,比特币生态正在从底层协议到应用层全面苏醒。无论是在 BTC 主网发行资产、搭建智能合约层,还是将 BTC 用于清算真实资产与即时支付,比特币都有潜力成为下一阶段创新创业的热土。对于创业者而言,重新审视比特币网络的可能性,也许能发现被低估的黄金机遇。

2.2 围绕其他公链的创业机会:效率驱动与产品型创业逻辑

除了比特币之外,其他公链(如以太坊、BSC、Solana 等)领域同样孕育着新的创业逻辑和机会。在经历 DeFi 热潮和公链大战后,行业开始回归理性,出现了两大趋势:

  • 回归“能挣钱”的底层逻辑: 无论是链上的借贷、交易、做市还是衍生品,只要围绕资本流转,就一定能找到验证商业模式和盈利路径的方法。过去几年,大量 DeFi 项目通过流动性挖矿等激励手段吸引资金,但经受市场冷却洗礼后,那些无法产生持续费用和利润的模式正逐渐被淘汰。相反,与传统金融类似,有清晰收入来源的链上业务(例如交易手续费、借贷利息、衍生品费率等)证明了自身价值。这提醒创业者重新审视项目的底层逻辑:是否具有真实的盈利模式?在当前环境下,能“挣钱”的业务才具有穿越周期的底气。

  • 公链生态从“卷流量”转向“卷效率”,产品型创业崛起: 早期公链和协议为争夺用户和资金,热衷于堆砌高额激励和包装故事“卷流量”,但这种单纯依靠叙事驱动的增长难以长久。现在资本更青睐的是提升效率、改善用户体验的实用型项目——也就是以产品和技术取胜的创业逻辑。无论是新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收益更佳的做市机制、低风险的借贷协议,抑或是安全高效的链上资产发行平台、数据服务工具等,只要能解决真实需求、跑通商业模式,就更有可能获得青睐。换言之,公链创业正从拼补贴、拼概念,转向拼产品力和效率。对于创业者,这意味着踏踏实实打磨产品、优化性能和用户体验,将比一味追逐虚幻的“叙事”更为重要。

在其他公链生态中,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效率驱动成为主旋律,产品型创业日渐成为主流。这一转变对于整个加密创业圈是一剂清醒剂:唯有让应用真正创造价值、产生收入,才能在资本寒冬中存活并迎来下一个春天。

2.3 可持续创业模型:现金流驱动的路径选择

无论是在比特币生态还是其他公链上,打造 可持续的现金流 已经成为创业项目能否走远的分水岭。传统资本市场正开始以成熟企业的标准来审视加密创业公司,“现金流”与“盈利能力”成为评估关键。可以说,传统投资者正在重新定义“加密公司”的内涵,而这为 Web3 创业者打开了一扇走向主流资本的窗口。

Waterdrip Capital:全球贸易新秩序下的Web3创业新逻辑

当前,一些具备现实商业模型的加密项目,正在成为连接 Web3 与传统资本市场的桥梁。这类项目通常拥有明确的收入来源、稳定的现金流预期,并具备良好的合规适配能力,因而正受到传统机构的高度关注,被视为最有可能通过 IPO 或并购方式进入主流资本市场的潜力标的。

  • 在多个细分赛道中, DePIN 尤为突出。它通过将计算、电力、带宽等现实资源上链管理,结合经济激励机制,构建面向物理世界的分布式基础设施网络,天然具备 SaaS 式的收入模型。代表性项目如 PEAQ、Jambo、OORT、Swan,从机器接入、Web3 移动设备、AI 数据存储与算力共享,共同构建 DePIN 生态的关键支撑层。

  • AI+Crypto 赛道展现出强大的融合潜力。通过结合 AI Agent、链上身份与微支付机制,推动智能体之间的数据交互与资源调度。项目如 Footprint 专注于数据分析引擎, DeAgent.ai 构建 去中心化 Ai Agent 协议,为 Web3 智能基础设施提供服务。

  • RWA(现实世界资产) 方向快速发展,链上美债、企业债、房地产等资产的代币化持续推进,预计未来市场空间可达 10 万亿美元。代表性项目如 The PAC ,提供合规框架下的资产映射服务,推动 RWA 在合规框架内实现链上流通。

  • PayFi(支付金融) 已成为链上交易最活跃的赛道。2024 年,稳定币交易额突破 15.6 万亿美元,首次超越 Visa。项目如 Aisa 正将稳定币与 AI 钱包结合,构建支持自动化与实时结算的支付基础设施,服务电商、跨境与机器间支付场景。

综上,这类“可产生现金流、易被估值、具合规路径”的加密创业项目,正受到华尔街与主流资本青睐,并被视为率先走入主流金融体系的核心候选。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一趋势带来的启示是: 以现金流为导向设计商业模式。 在项目早期就考虑如何产生稳定的收入,而非单纯依赖代币升值或补贴烧钱扩张。只有当你的项目有了真实世界的营收和利润模型,才能既吸引加密原生资金,又打动更保守的传统投资者。在宏观环境动荡、资本偏好保守的“下半场”,那些踏实经营、现金流健康的加密创业公司,反而更容易突围而出。

加密概念股:走向主流金融的结构性接轨

Waterdrip Capital:全球贸易新秩序下的Web3创业新逻辑

3.1 加密概念股的分类

传统资本市场中出现的“加密概念股”浪潮,是加密行业与主流金融融合的重要标志。这些上市公司各自以不同方式参与区块链产业,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布局标的。根据商业模式与业务重心的差异,大致可将加密概念股分为以下几类:

  • 资产驱动型(BTC 储备为核心): 这类公司的策略是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作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核心部分,通过持有大量加密资产来放大公司价值。典型代表如美国的 MicroStrategy,以及 Semler Scientific、香港上市公司博雅互动等。这些公司将 BTC 视为“战略储备资产”,其投资逻辑类似于“加密版的现金流 + 市值放大器”——既享受主营业务现金流,又利用所持比特币的升值提升市值。其商业模式往往包括购币 + 发债融资 + 增发股票换币等组合操作,带有杠杆性质,适合看好比特币长期涨势的投资者。在创业启示上,这表明围绕 BTC 资产管理、企业购币服务等领域可能存在机会。

  • 矿业型概念股(算力基础设施方向): 这类公司直接参与加密货币挖矿及相关业务,部分企业已从单一挖矿业务拓展到多元算力基础设施领域。代表企业有 Marathon Digital、CleanSpark、Riot Blockchain、Core Scientific、TeraWulf、Hut 8 等。其中一些矿企开始将算力用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HPC)等领域,并采用清洁能源来降低成本、响应环保趋势——AI 高算力需求和绿色能源正成为它们新的估值支点。这类公司的发展动向为创业者提供了方向启发,例如比特币挖矿基础设施的升级、绿色能源在区块链算力中的应用,以及结合 Web3 与 AI 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等,都是值得探索的赛道。

  • 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这一类别包括提供区块链底层硬件、云服务及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典型代表有矿机生产商嘉楠科技(Canaan)、矿业服务公司 Bitdeer、云挖矿平台 BitFuFu 等。它们的特点是为区块链网络提供“挖矿工具”和算力服务,相当于加密行业的“卖水人”,是硬件及云算力领域的核心供给者。这类公司的存在表明,在创业层面,比特币生态的中间件层(如提升挖矿效率、连接矿工与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以及“挖矿服务化”(将挖矿能力打包为云服务提供给企业或个人)可能是可行的商业方向。

  • 交易所型概念股: 该类别公司主要经营合规的加密交易平台或托管业务,如美国的 Coinbase(COIN)、数字资产交易平台 Bakkt(BKKT)等。它们拥有严格的监管牌照和合规体系,业务模式受宏观政策和用户交易活动的影响较大。这类公司的成功表明,在监管日益完善的趋势下,合规金融服务将成为主流方向。对于创业者来说,围绕合规托管、链上交易数据分析、钱包账户抽象,以及连接中心化交易所与去中心化金融的桥梁(例如提供 CeFi 与 DeFi 互通的服务)等赛道值得关注——这些都是交易所型企业延伸出来的创业机遇。

  • 支付型概念股: 此类公司由传统支付巨头拓展而来,将区块链支付纳入其业务版图,代表企业如 Block(原 Square)和 PayPal 等。它们的特点是在拥有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支付业务基础上,叠加比特币或稳定币战略,从而获得新的增长驱动力。例如,Block 在其 App 中支持比特币交易,PayPal 亦推出加密货币买卖和转账服务。这类公司证明了加密支付的可行性和价值。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围绕稳定币的支付解决方案(如以 USDT 等稳定币进行跨境结算)、新型支付金融(PayFi)产品,以及结合 AI 的智能钱包(如自动化投资/支付的 AI Wallet)等方向,都属于这一领域可以深耕的创新点。

加密概念股的兴起促使越来越多创业者重新思考融资路径。在代币融资以外,股票化路径正成为新一代Web3项目的重要补充——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稳定营收和清晰合规架构的公司而言,更长线、更稳健的资本化方式正在浮现。

一些公司正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这种路径。例如,前文提到的 博雅互动(00434.hk) 就以持币+业务转型双轮驱动,成功在公开资本市场获得价值重估。而 胡桃资本(00905.hk) 则代表另一种做法——以投资控股方式介入加密资产与Web3项目,计划将传统证券、非上市基金、衍生工具与区块链新资产体系对接。该公司目前已与 Waterdrip Capital 建立合作关系,探索资本协作型的生态建设路径。这种“资本协作型”的Web3路径,不依赖自身开发,而是利用金融能力与产业资源进行生态赋能,成为当前股票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此外, 港亚控股(01723.hk) 也走出了一条从传统主营向数字资产管理过渡的路径。这家公司原本主营建筑工程与预付产品零售,在 2025 年初正式购入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资产,并调整管理层构成,引入加密领域经验团队,逐步确立Web3转型方向。值得一提的还有 Nano Labs(NA.Nasdaq) ,该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区块链硬件制造商, 2025 年年初宣布将部分美元储备用于购入比特币,正式将 BTC 纳入公司战略资产配置体系,成为中国区块链科技企业走向全球资本市场的新范式。

加密概念股的多元化,显示出区块链技术正通过不同商业模式融入传统资本市场。这不但为投资者提供了配置区块链赛道的新渠道,也为创业者指明了方向:哪种模式更容易被主流资本认可,哪种模式已在二级市场验证成功。从持币做市值管理,到挖矿拓展算力服务,再到提供交易和支付等基础服务,每一种模式都体现了区块链创业与传统商业的结合点。

3.2 股票化的 Web3 创业路径:币、股、双轨并进

面对上述趋势,特别是加密概念股成功的示范,Web3 创业者在融资与发展路径上也有了新的思考。过去,加密项目主要依赖发行代币(Token)融资,但如今走向股票化(即传统股权融资和上市)的路径日益清晰。总体来看,Web3 创业有三种可选路径,各有利弊:

  • “币”路径(加密代币融资): 通过发行代币进行融资和激励社区。这一路径灵活度高、启动快,适合早期产品快速验证和社区建设。在行情向好时,代币价格上涨还能为项目带来可观资金。然而,其缺点是对市场行情高度敏感,融资额和代币估值受加密市场波动影响巨大;同时各国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为单纯发币模式蒙上阴影。选择这一路径的团队需要应对代币经济设计、持续市值管理,以及合规风险等挑战。

  • “股”路径(股权融资及 IPO): 走传统创业公司的道路,引入股权投资,专注于业务落地和营收增长,待公司成熟后寻求 IPO 或被并购退出。这种方式下,创业公司以股权形式接受投资,更符合监管框架,也更容易被保守的机构投资者接受。其优势在于公司估值更多基于基本面(收入、利润),不会受币价波动干扰,长期发展更稳健;缺点是前期融资可能不如发币来得容易,拓展用户和社区的速度也可能较慢,需要更长跑道来证明价值。这条路径适合有明确商业模式、能够产生现金流,并准备长期深耕的项目。

  • “双轨”路径(代币+股权并行): 兼顾加密和传统两种融资手段,分阶段利用各自优势。通常的做法是在早期先发行代币募集种子社区和资金,待项目成熟、有了稳定收入后,再通过设立实体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甚至推动公司上市。这种“双轨并进”模式能在项目不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早期用代币激励用户、建立生态,后期用股权对接更大规模的资本市场。但同时也要求团队具备更强的平衡能力——既要经营好代币社区,维护代币价值,又要满足股东对公司治理和财务合规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有项目尝试双轨模式,例如一些 DeFi 协议发行治理代币后,其背后公司选择接受 VC 股权投资,甚至考虑未来 IPO。双轨模式复杂但一旦运作得当,可能实现 1+ 1>2 的效果。

无论选择哪种路径,关键是契合项目自身的定位和外部环境。创业者应综合考虑项目类型、盈利模式、监管环境以及团队擅长领域,选择最适合的融资发展路线。在当前环境下,一味依赖单一路径可能存在局限性,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甚至在必要时切换或并行路径,才能提高项目存活率和成功概率。

4. 结语

宏观动荡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的“下半场”考验着创业者的定力和智慧:只有扎根于真实价值、专注于长期主义的团队才能穿越寒冬。在 BTC 生态、新公链效率革命、现实资产上链、现金流驱动模式以及资本市场融合等多股浪潮的推动下,新一代区块链创业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选择好赛道、跑通商业模式并善用合适的融资路径,才能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在下一个周期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区块链创业从 0 到 1 的飞跃。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s views and position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content o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us.(www.mytokencap.com)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