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年报:再出发 | 第二章:互联网行业转型中的Web3
“得得智库 | 2022-2023全球 加密货币 市场年报:再出发”是链得得旗下“得得智库”团队针对 2022 年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进⾏的综合分析与复盘。
在本年报中,“得得智库”首先对全球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变化以及 Top 30 币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其次对 2022 年最热门的 Web3 领域进行了综合整理,并就以 FTX、币安等为代表的 CEX 行业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复盘,最后列举了全球国家和地区围绕加密 数字货币 做出的进展和政策性举动。本年报将为阅读本⽂的投资⼈、创业者、开发者等市场参与者提供⾼效、专业、清晰的决策辅助服务。
本报告共分为四个章节,依次为:
第一章:2022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缩水过半,同比全盘下跌约64.51%
第二章:互联网行业转型中的Web 3
第三章:颠荡起伏下的CEX市场:从破产到黑天鹅的阴霾
第四章: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密数字货币政策复盘
得得智库将在未来几天每日为读者奉上一章年版的内容,以供阅读。
在第二章中,得得智库团队针对全球互联网行业与加密货币市场出现的Web3风口进行了梳理,整理了Web3行业在2022年的投融资情况,走访了Web3行业从业人员。以下为第二章全部内容:
第二章:互联网行业转型中的Web 3
—1 —
背景:从Web 1.0到Web 3.0的转变
在Web1.0出现之前的1993年,美国发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Plan),为信息时代铺平了道路,并获得了Web 1.0和Web 2.0的全球领导地位。3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正在向Web 3.0过渡。这个新市场的规模在2021年达到32亿美元,预计在未来10年将以43.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正押注于相关行业:2022年,全球与Web 3.0相关的初创企业获得了总计252亿美元的投资,比前一年增长了700%。
在 区块链 行业内发生的679次融资事件中,web3行业全年融资总额越56亿美元,占全行业融资总额约12%。
Web 3.0技术支持的行业和创新也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激励措施,因为各国在战略上竞相引领推动未来基础设施的研发格局。据谷歌Trends报道,近年来,对Web3/ web3.0的在线搜索兴趣激增,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此外,来自中国领先搜索引擎百度的数据也显示,该词的受欢迎程度有所上升。
1.1 什么是Web 3.0?
Web 3.0(也称为Web3)是万维网的新版本,它结合了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和基于通证的经济等思想。2014年,Gavin Wood(前 以太坊 CTO和波卡项目创始人)首次公开将这个新想法与区块链联系在一起,围绕这个正在兴起的运动形成了共识。到2021年,风险投资公司、加密货币爱好者和大型科技企业都开始表现出兴趣。
由于Web 3.0的概念仍在不断发展,因此尚未出现一个官方认可的Web 3.0定义。可以肯定的是,Web 3.0非常强调使用去中心化和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它还包括AI和机器学习,这将服务于Web 3.0,提供更智能和自适应的应用程序。语义网是互联网的一种扩展,旨在为程序提供机器可解释的元数据,这是语义网定义发展过程中另一个反复出现的元素。
1.2 Web 3.0的主要特性
Web1.0和Web2.0技术中的网页是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设计和交付的。在Web3.0中,HTML将仍然是web构建的核心层,但它与数据源的关系和它们的位置可能与过去的web世代不同。在Web 2.0时代,大多数网站和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依赖某种集中式数据库来提供数据和支持其功能。通过Web 3.0,这样的服务将采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而不是任意的中央权威。
实际上,区块链和Web 3.0社区强烈支持将分散自治组织(也称为DAO)作为治理的另一种形式。有了DAO, Web 3.0技术和社区将获得一种自我管理,这将允许他们摆脱对平台操作的集中控制。
与此同时,Web 3.0还有望与加密货币一起发挥作用——在区块链技术之上构建并启用加密货币,允许以去中心化支付的形式进行金融活动。最后,Web 3.0的一个关键方面将是自动化的全面提高,主要由人工智能驱动。
1.3 Web 3.0应用程序分类
Web3的操作系统: 公链 、Layer2;
Web3的身份通行证:DID(去中心化身份)、钱包、域名;
Web3的应用:SocialFi、GameFi、 DeFi 、元宇宙;
Web3新经济下的数字商品:加密货币、NFT;
Web3的治理机制:DAO;
Web3的底层基础设施:数据存储、数据索引和管理、隐私计算、预言机……
Web3行业融资额最高的领域为NFT,web3应用和社区紧随其后。
在平均融资金额方面,NFT和Web3应用获得的平均融资额超过其他领域,且显著高于区块链市场平均融资金额,web3行业平均获得的融资金额也明显高于市场平均获得的融资金额。
—2 —
站在风口上的Web3
过去的一年里,Web3成为了2022年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词汇。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2017年至今,web3领域仅公开披露的融资规模就超过了360亿美元,顶级投资机构也纷纷加入。
2022年web3领域融资总额、融资笔数最高的资本为a16z,jumpcrypto融资笔数较少,但投资金额远高出市场平均数。
A16z围绕web3推出了总额30亿美元的基金,红杉资本、Griffn、Bessemer、Haun等投资机构也在web3行业进行了数亿美元的投资。
伴随着热钱的涌入,web3领域的开发者和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Electric Capital发布的数据,仅在2021年一年当中,web3开发者总数就增长了75%,超过34000名开发者在2021年提交了新代码,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2022年获得融资的web3企业中,49%都处于种子轮,B轮及之后的轮数占比不到三分之一。
不仅仅是初创公司在关注web3,传统互联网巨头同样也不会错过这个全新的机会。2022年5月,谷歌成立了web3团队,为区块链开发人员提供后端服务,并将目光集中在web3基础设施领域。6月,Meta发言人在推特上表示,已开始在Facebook上为部分美国创作者测试NFT,这些NFT运行在以太坊和Polygon上。很快,它还会增加对Solana和Flow NFT的支持。其他巨头也纷纷跟进,去年eBay宣布允许在平台上买卖NFT,今年6月eBay已完成对NFT交易平台KnowsOrigin的收购。Shopify也推出一项销售NFT商品的服务,卖家可创建并销售NFT商品。
虽然web3行业看起来繁花似锦,但在烈火烹油的景象背后,隐藏的却是整个市场缺乏标杆应用,新项目难以获得市场认可,web2.0企业转型困难的问题。
2.1 融资的难题
Web3创业者李南告诉链得得App,web3行业存在巨大的鸿沟,市场、初创企业和投资机构之间对web3的理解各有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web3“叫好不叫座”的现状。
李南2021年从阿里离职后创建的web3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跨链流动性平台,使用阈值签名方案,建立在Tendermint和Cosmos-SDK(TSS)之上。它不捆绑或包裹资产;相反,它根据用户活动选择如何移动资产。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资产管理协议,李南希望它能够成为加密世界的支付宝。
2022年初,李南获得了私人投资者的300万美元融资,他也借此机会将团队扩大到了11人。更大的团队带来了更大的资金压力,李南为了获得融资不得不频繁往来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由于疫情的限制,回国时间成本巨大,因此他已经近一年没有回家了。李南的努力并没有获得什么成果,虽然不少投资机构都对他的项目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真正愿意确定投资意向的却一个都没有。
李南因此不得不不断和各路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见面。最让他烦心的是面对传统投资机构,李南不得不向他们讲解web3是什么。李南向链得得App提供了一份他的PPT,这是他专门为传统投资机构准备的,内容涵盖区块链技术科普、web3行业初探和明星项目介绍。
从沟通中他显著的感受到这些传统投资机构对web3的兴趣,但吊诡的是虽然路演开了一场又一场,投资人们不断询问web3行业相关的问题,但却始终拿不到投资。李南苦笑着说:“他们把我当web3行业专家咨询了。”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遇到的麻烦。投资机构虽然关注web3,但投资动作却非常谨慎。伴随着区块链行业寒冬的到来,投资机构纷纷采取了缩减投资金额的策略。
2022年全年区块链行业融资平均额约为3100万美元。2022年6月起,区块链行业平均融资金额就开始了大幅度下降,12月平均融资金额仅1815万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融资数量的提高,上半年平均每月融资数为50笔,下半年平均每月为63笔。
2.2 Web 2.0企业的衰退
为什么web3应用难以获得市场认可?这要先从web2.0说起。
首先要明确的是,Web2.0、web3这两个词语并不是一个技术标砖,而仅仅是一个用来阐述技术转变的术语。Web2.0为用户提供了双向的消息协议,从而诞生了博客、rss、wiki、SNS、微博、即时通讯等新服务和新业态,相对应的是在本世纪的前十五年里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巨头,比如前文提到的谷歌、Meta和亚马逊。
这些巨头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本世纪前二十年里保持着极高的增速,并且不断拓宽自身领域,发展成为一个个垄断了大部分技术和数据的集团。但随着疫情和经济下行周期的到来,巨头们也陷入了萎缩。
七月,有报道称苹果公司计划放缓部分部门2023年的招聘计划和预算投入,以应对潜在的全球经济衰退。受此消息影响,苹果以及其他部分美国科技股的股价跳水。上个月微软也刚刚宣布一些员工的岗位将因“企业战略调整”取消,甲骨文公司正考虑一项10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其中包括裁员数千人,推特裁掉了1/3的招聘团队,同时取消了其硅谷总部的后勤服务外包合同。Alphabet、亚马逊、Snap等公司在过去几周都公布了一些控制预算的措施,包括减少招聘,微软、特斯拉和Meta已经采取了裁员措施。
李南的团队共有11人,身居国内的五名员工几乎都有在大厂工作的经历,三名后端工程师都是在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中离开原本岗位的。李南的技术负责人张玉明离职后在家闲居三月,最终加入了团队。
对于张玉明来说,转投web3后端开发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是,他在大厂获得了对高可用的实战经验,对高并发和大数据也并不陌生。Web3后端开发岗位工资也高不少,还有不少岗位甚至不需要坐班。劣势当然也很明显:他虽然接触过Solidity语言,但对区块链开发经验几乎为0。最终促使他加入的是李南在远程面试时的一句话:“web3的终极目标是干掉所有的互联网大厂。”
在大厂工作了三年的张玉明并不喜欢这些巨头。作为一个最高学历止步普通本科的程序员,张玉明加入大厂的过程堪称曲折:他先是在2015年之后的创业潮中辗转数家初创公司,最终在2018年通过内推进入了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担任后端工程师。虽然成功入职了一线大厂,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工作和想象中不同:在入职后,他总体代码量反倒变少了,主要工作变成了负责带领新人、后端面试,也和项目工作量不多有关。
张玉明离开大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想继续当这台轰轰作响的巨大收割机上的一个螺丝钉了,大厂在收割用户的同时也在收割他。张玉明在春节假期回家时发现,他的父母在某短视频App上购买了大量“智商税”产品,包括节能器、富氢水和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张玉明所在的部门负责的正是这款App。因此,张玉明在花了一周时间了解什么是web3后就决定加入了李南的团队。
2021年我国Web3的投资和职位发布增长均超过400%,形式包含全职、兼职、远程办公,绝大多数从业者来自互联网行业,其中更不乏来自互联网大厂的员工。
2.3 为什么web3会冲击互联网巨头?
以互联网为主的科技公司普遍进入了创新发展的瓶颈期。不管是全球化的市场普及,还是业务深度上的挖掘,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基于web2.0发展获得统治地位的互联网公司早已进入平台期。
全球疫情期间的居家办公虽然给互联网行业创造了巨大的业务增长,大幅推动了互联网概念股价上涨,但随着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正常的社会生产活动恢复、远程办公需求减少,同时又面临流动性收紧、周期更迭等问题,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全球互联网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
在这种背景下,追逐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方向的web3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焦点,其中meta无疑是决心最强、步子最大的那一个:相较于苹果、亚马逊,曾经的facebook是最依赖web2.0业态的,其基本盘SNS在web3的浪潮中无疑会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2021年11月,扎克伯格在Facebook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公司名称改为“Meta”,全力进军元宇宙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meta的转型无疑让整个互联网世界都充满疑问,扎克伯格为什么急着让这么大一艘船调头呢?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扎克伯格感受到了危机。危机来自于各个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新互联网业态的诞生。
2014 年以太坊推出后不久,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就提出了“Web3”的概念。Web3的核心是通过区块链、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将权力以所有权的形式归还用户。简单来说,Web1 是只读的,Web2 能读、能写,未来的 Web3 能读、能写、能拥有。Web3 是去中心化的,大部分互联网不是由中心化实体控制和拥有的,而是由构建者和用户分配所有权。Web3也无需许可,每个人都有参与 Web3 的平等权限,没有人被排除在外。同时,Web3具有原生支付功能,它使用加密货币进行线上消费和汇款,而不是依赖传统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过时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Web3是无需信任的,它通过激励措施和经济机制运转,而不是依赖受信任的第三方。
从上面这些特质来看,web3的世界里是没有巨头的,或者说,web3的终极目标就是消灭巨头。无论它们是否承认,互联网巨头之所以成为巨头,是因为它们垄断了互联网上的大部分数据。
具体来说,被称为“垄断企业”的巨头们往往会营造“护城河”:通过控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同时,利用专利和技术优势形成严密的壁垒,从而使竞争者无法生存。
在互联网企业当中,这种垄断更加方便:企业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会成为企业的护城河与行业准入壁垒。在近些年数据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数据也成为了企业护城河的一部分。
以谷歌为例,谷歌自1998年成立以来,通过其搜索技术的先进性首先垄断了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从搜索引擎服务衍生出的广告、云服务、电子邮件、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服务也逐渐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用户产生的数据在谷歌不同的业务线条之间进行流动,产生更多的价值,最终造就了一个横跨全球的互联网托拉斯。
举个例子,用户A在谷歌搜索某商品并在youtube观看了该商品的视频。该行为数据会被谷歌保存,并用于精准投放广告。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用户会在浏览不同网页时看到谷歌广告为其定制的内容。基于这些数据,谷歌也可以通过分析为用户建立画像,并将这些数据应用在不同的服务当中。在这些数据当中还包括了不少敏感数据,例如用户的社交关系、健康数据、位置信息等。
在谷歌建立的这个体系当中,谷歌本身研发的技术和用户使用其产品时产生的数据共同组成了谷歌的护城河,无法获得用户数据的其他互联网企业很难提供与谷歌相同的服务。另一方面,谷歌利用用户数据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之外,还能利用这些规模化数据产生额外的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谷歌和用户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谷歌拥有用户数据的完全支配权,但用户却无法获得其数据产生的价值。
2.4 Web2.0到web3到底有多远?
这种模式是web2.0互联网巨头们的共同做法。可以说,web3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垄断而诞生的,与互联网巨头可以说是天然冲突。这种冲突的直接后果就是,web2.0的产品逻辑难以直接套用在web3产品中,导致业务实践与落地产生冲突,因此巨头们始终难以实现web3产品的真正落地。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改名之后的Meta,其稳定币和钱包计划屡屡碰壁,最终胎死腹中;除了不断尝试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显示NFT外至今也没有推出什么web3应用。
其他互联网巨头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除了基础设施外,web3行业几乎找不到它们的身影。
不仅仅是巨头面临这些问题,创业团队内部同样对于web3和web2.0的看法有着分歧。
李南的梦想是把他的项目变成web3时代的支付宝,但在张玉明看来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张玉明告诉链得得App,在他看来,web3行业的发展和2015年的创业潮区别并不大,初创公司一批批涌现,再一批批倒掉,充满了狂热的淘金者和投机分子:“基于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的web3是无法用web2.0的治理经验和产品逻辑实现的,web2.0企业和初创企业都需要突破认知鸿沟才能构建出市场认可的web3项目,第一步就是放弃传统的公司架构,用DAO来进行管理。”
但李南却认为张玉明过于理想化。DAO虽然足够去中心化,但同样也带来了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于大厂出身、习惯快速迭代和敏捷开发的李南来说这几乎是无法忍受的。
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分歧几乎已经让项目的开发陷入停滞,项目demo上线变得遥遥无期。张玉明打算带着几个工程师转投其他以DAO为治理模式的项目,李南的挽留让他有些犹豫:“谁也不能保证DAO一定是对的,项目本身是有发展空间的。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创业公司只能摸着石头过河,web3的风口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会过去。”
来源:链得得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