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看了一个Roam社区成员Beau Haan的访谈「用区块引用实现数字版Zettelkasten」,对我的触动很大。对我来说,这个视频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如何分辨Zettelkasten中各种各样笔记(什么fleeting notes,literature notes,permanent notes etc),而是讨论RoamResearch作为一种超越工具的,技术的价值。
跳出工具,就算不是RoamResearch,我们也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数字时代找到一种消费信息的方式,让我们的心慢下来。我们不缺信息消费,信息到处都是,我们缺的是帮助消化和连接信息的工具。
在Niklas Luhmann的时代,没有微博、Twitter、Facebook和数不清的email、广告,没有那么多的低质量的选择和干扰。停一秒想想,科技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什么。
它几乎将我们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但同时,它也给我们抛出了救生圈自救。而Ramresearch可以通过利用Zettelkasten带给Luhmann的东西,带给大众这种“救生圈”。这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变得越来越容易得到。
「研究」不是一个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但「信息焦虑」肯定是。
正文
如果没有看Beau的这个访谈,我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对zettelkasten笔记法的莫名抵触。我较早(大概4、5月份)就知道这个方法,尤其在RoamResearch中非常的重要云云,因为社区中对这个词的推崇和提及的频率不亚于#roamcult。但事实上,没有一个解释可以打动我,它对我来说「太复杂了」。
看完Beau的访谈后,事情依然没有变得简单。但我却被说服了,这是为什么?Zettelkastan 为什么重要?
在此之前,Beau做过很多coaching的工作,你能从他的言语和动作里感受到那种希望人们去理解zettelkasten这个方法的急切。他说,
我不希望我的朋友在去世之后,人们找不到他的任何思想的痕迹;
我不希望人们暮年时回过头,只知道自己读过上百本书,但连书名都不记得;
我不希望看到人们宁可被信息淹死,为新的信息焦虑,也从来不会意识到“消化”信息;
左:beau haan 右:Robert Haisfield
卢曼在那时的笔记奇迹,在今天,我们可以用roam提供的技术实现。也就是说,当你打开一篇文章,观看一个视频,进行一次高质量的对话,读完一本书之后,你可以像拧毛巾一样把这些信息凝结为“你自己的知识网”。不仅如此,你还可以
看到你的兴趣在哪里
看到你注意力的轨迹
看到重点关注的关系
看到全局,扒开细节
追溯一切的一切
...
当我们无法改变越来越密集的“头条”推送、越来越多眼花缭乱的投资产品、越来越轻而易举的社交关系,但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改变自己,让自己慢下来,在消费这些信息的时候问一句:我为什么要看它?我可以拿走什么?哪些可以转化为我自己的思想?我能在此基础上迭代些什么?...
所有的这些,你都可以通过搭建zettel的体系来实现。这可能会花一些时间,但最终是值得的。为何roam让 Zettelkastan发挥最大能量?
需要承认的是,Zettelkasten非常的复杂。但有句话叫“势变则通”,一个想法是否能起飞取决于其所依赖的环境条件是否成熟。技术发展到今天,和卢曼当时所处的环境已大不相同,那它能为我们更好的实现Zettelkasten的愿景吗?信息的颗粒度发生变化——从树枝到区块
技术使得信息的颗粒度发生变化,物理世界中电子替代了纸张,很显然卢曼那时写卡片记忆,现在也至少升级成了电子卡片。但仅仅,就这么简单吗?
打包信息的最小容器,也发生着变化。
和众多以page为基础单位的markdown工具不同的是,在RoamResearch中,最基本的单位是区块(block) 。也就是说,你可以把你的文字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想搬到哪就搬到哪,而不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颗粒度为区块,对zettelkasten来说就最好?
正是因为颗粒度变成了区块,才使得目录(index)的作用发生变化。在卢曼卡片盒下,index是为了让人们梳理树枝状的层级结构,在roam中,index本身也是永久笔记。区块的作用——降低思想的摩擦
我们上面提到了打包文字的小盒子(block),它不仅可以随意移动,还可以让你看到“物流信息”:显示着它去过哪里,和谁发生过关系。
zettel其实有点像我之前讨论的系统的概念,这里存的是:你的核心注意力,你需要不断回顾、迭代、链接的部分。 比如,我关注 #比特币的轨迹,我从日常的颗粒度作出了哪些努力,他和另外一个关注点 #Roamresearch有什么关系。只有把这个体系优化出来,你才可以专注的进行迭代,并且享受复利带来的好处。
但问题是,这个系统是动态的,比如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改变系统中某一个细节的时候,我感觉这个系统被颠覆了。但其实并不是,在网状的结构之下,它可以很快的适应并自洽。
这简直就像一个大脑的可视化!
具体怎么做?
如果你看到这里想了解zettel是如何实现的,你和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昨天发了条票圈说:用了Roam大半年,我终于知道自己的使用方法完全错了。说这话并不是说我什么也没得到,而是我又把自己清零了,因为我发现了更好的东西可以让我去实践和尝试,并且我想要它。
用zettel在roam里面搭建系统是我结下来要做的事。如果你探索出了不错的路径,欢迎来找我聊聊;)
几个资源
1. commonplace book by Richard Meadows
https://thedeepdish.org/digital-commonplace-book/
2. zettelkasten and evergreen notes for generative thoughtsby prof joel ch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6PIrVZoZAk
3. implementing modern digital zettelkasten using blockrefs in roam with beau ha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ddCmn3eL0&featur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