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鸿沟|与何一对谈Web3 如何从极客文化走向大众共鸣
4月7日,在刚刚落幕的香港Web3 Festival上,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通过线上连线形式,参与了以「跨越鸿沟|Web3 如何从极客文化走向大众共鸣」为主题的炉边对谈,与万向区块链执行董事杜宇展开深入交流。
在对谈中,何一分享了她对Web3发展的长期观察,从区块链概念初兴到如今的技术普及,她认为技术定义不应成为束缚,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她也指出,Web3真正破圈并不是依靠“教育用户”,而是通过解决现实问题的产品,赢得大众的自然使用。
除了行业观察,何一也谈到了创业者的初心与责任,强调持续创造真实价值、长期回馈社区的重要性。
以下为完整对谈实录整理:
开场
杜宇 :
欢迎来到圆桌对话环节,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一姐”。在正式开始前,一姐,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何一 :
大家好,首先感谢杜总的邀请。我是大家熟悉的“币安首席客服”。一直以来,币安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社区用户和业界伙伴们的支持,包括杜总、肖风总等。也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能用中文与大家现场交流。
虽然我今天没能亲临现场,但已经感受到香港的热情氛围了,谢谢大家!
关于Web3的演变与理解
杜宇 :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跨越鸿沟:Web3如何从极客文化走向大众共鸣”。你2013年就进入了这个行业,我也刚好十年。这十年间,我们经历了“区块链”到“Web3”的话语演变,有人会疑惑这是不是换了个说法。
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如何看待“Web3”这个概念?在你十多年的行业经历中,对“区块链”或“Web3”的理解是否发生过变化?你曾说“希望币安成为Web3的Google”,那币安在Web3中扮演的核心服务角色,究竟是金融服务还是更广泛的应用平台?
何一 :
我自己其实并不喜欢被过度定义。很多时候我们定义一个新概念,是为了在更长的历史维度上找定位。
从人类社会来看,我们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每个时代的核心资源不同:农耕时代是土地,工业时代是机器和组织管理,信息时代则是数据和连接。但我们现在依然在寻找“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
在这种背景下,Web1.0是信息传递,Web2.0是人与人的连接,Web3则可能是我们试图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新的信任机制和组织方式。但这些定义并不绝对,和“元宇宙”“RWA”等热词一样,总是在不断演化。
币安一直坚持的Slogan是“Exchange the World”,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平台,让人们可以交易、支付、聊天,甚至拉群交朋友。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站在哪个技术阶段做什么,而是是否为用户提供了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就像乔布斯说过的,技术本质是服务用户的工具,不能解决用户需求的技术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希望用区块链技术,不只是做交易,而是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比如BNB Chain,帮助更多创业者探索可能性。
Web3 如何实现大众化
杜宇 :
是的,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用户。那我们来谈谈大众共鸣的问题。我看到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球拥有加密资产的人数约为6.59亿人,其中只有2亿是真正拥有Web3钱包的用户。相较于整个互联网用户,这比例其实很小。
币安目前有约2.7亿注册用户,你也曾多次提到“吸引下一个十亿用户”的愿景。那你觉得,目前Web3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主要阻碍是什么?币安和其生态系统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何一 :
首先我不太赞同“教育用户”的说法。我本身是学教育的,也很讨厌被“教育”。用户真正接受某项技术,是因为它能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
比如拼多多,无论是80岁的老太太“砍一刀”,还是60岁的果农在上面卖苹果,他们不是被教育出来的,而是因为这个产品对他们有用。同样地,区块链产品也必须有“真实价值”。
举个例子,我们在迪拜举办BBW时,一位肯尼亚的小哥分享他会用币安把工资汇回家,成本低、速度快。这就是“用得上”的真实体验,根本不需要他去理解什么叫区块链。
很多人把“交易所”和“钱包”割裂开来看,其实并不必要。对我而言,我不炒币,交易所账号就是我的钱包。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边界并不泾渭分明,关键在于是否解决了用户的某个具体需求。
公众印象与监管趋势
杜宇 :
的确,技术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核心。但公众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仍然偏向负面,部分因为媒体关注价格波动,部分因为一些行业乱象。同时,各国也在逐步加强监管。你觉得币安作为行业领导者,应如何建立积极正面的行业形象?如何“引导”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何一 :
公众的误解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人性本能追求秩序和安全,所以每一项新技术诞生之初都会被质疑。
工业革命时,修铁路都要被拿着大刀的人阻拦;互联网刚兴起时,我们上网都得偷偷摸摸。回到现在,Web3也是一样。
中本聪最初的设想确实是“反传统”,所以早期参与者很多是理想主义者。但我认为,今天的关键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那个“甜蜜点”。Web3的技术确实带来了效率提升,帮助我们构建更高效、更优雅的金融系统。
监管的逐步介入也是好事,它代表传统体系开始承认Web3的价值。我们需要做的,是持续发出积极的声音,让公众看到真实的技术应用和价值。
AI 与 Web3 的融合想象
杜宇 :
说到新技术,我想补充个话题——AI。这两年从ChatGPT到DeepSeek,AI正在影响各行各业。你之前也在采访中提到看好AI赛道。那你如何看待AI对Web3的影响?所谓的“AI Native”加上“Crypto Native”,你觉得两者结合会带来哪些新机遇?
何一 :
我认为AI是“生产力的革命”,而区块链是“劳动关系的变革”。
币安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当年只融了1500万美元,但今天回馈了无数Token持有者。技术带来了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你能结合有效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就会产生巨大变革。
那进一步问题就是:你要用AI或区块链技术解决什么问题?谁是你的用户?他们是否愿意为此付费?这些是创业中最关键的事。
很多Web3项目,初衷很好,但不赚钱。赚不到钱,用户就会骂你“割韭菜”。我不是那种很Web3“原教旨”的人,我就是一个很传统的生意人逻辑:产品好、有商业模式、社区能持续发展。
如果你真心想帮助用户,就需要考虑长期性和责任感。Web3创业不是“割一波”就走的模式。每一个代币的发行,其实都是一份责任。
对华人创业者的建议
杜宇 :
我们也祝贺币安刚获得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GX的20亿美元投资,这也是近年来华人创业者获得的最大规模投资之一。很多人都说Web3缺应用,而华人其实在应用开发上特别有优势。你能不能简短地给华人创业者一些建议?
何一 :
我习惯把问题放在一个组织框架里去看。
我们这代人受益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也拥有极高的勤奋和韧性。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但我想提醒大家,别被世界的“割裂”吓倒。你要做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在最悲观的土壤中,开出最乐观的花。
成功不在于你是否一帆风顺,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坚持,是否愿意为社区回馈。当你拥有了成功,更要“不忘草木青”,不要忘了是社区支持你走到了今天。
杜宇 :
谢谢一姐精彩的分享!今天时间有限,意犹未尽,也期待我们下次能线下见面,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谢谢一姐,也谢谢大家!
South Korea’s Election Sparks Momentum for Bitcoin ETF Approval
Ki Young Ju confirms South Korea’s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support Bitcoin ETFs, raising hopes for r...
Cardano Price Prediction Holds as ADA Eyes $2 and Qubetics Surpasses $17M in Presale
Cardano price prediction strengthens with ADA nearing $1, while Qubetics gains momentum as the best ...
Hashlock Audits Cross-Chain Infrastructre and Stablecoin Interconectivty Protocol Contracts for VIA Labs
Oakland, USA, 14th May 2025, Chain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