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Web3 更应关注类型,而非去中心化程度
原作者:Divya Siddarth、Danielle Allen、E. Glen Weyl
原标题:《 The Web3 Decentralization Debate Is Focused on the Wrong Question 》
编译:Eva,链捕手
Web3 的倡导者认为去中心化规模是空前的。过度的中心化会阻碍协调,削弱自由、民主和经济活力,去中心化是一种补救措施。但这个词本身过于模糊,无法成为最终目标。完成工作需要正确的去中心化,而我们担心Web3 到目前为止正走在错误的轨道上。
我们更担心去中心化的程度,而不是类型。关注去中心化的程度会导致 Web3 的倡导者错误地描述现有中心化的现实,以及纯粹去中心化的可能性 。一方面,现有的“中心化”系统并不像 Web3 倡导者通常描述的那样过度的集中。 “传统”银行将许多活动委托给地方分支机构,甚至中央银行也常常是财团。从架构上看,"中心化 "云在实践中很少如此集中;通常分散在一系列的地理区域,以分布式的方式训练大型机器学习模型。
另一方面,许多 Web3 批评者指出了提议的去中心化架构带来的极端低效率,以及 Web3 中不可避免的“中心化”的重新出现 (NFT 平台、货币交易所、钱包供应商)。此外,广泛地以更大的去中心化为目标,也有重要的限制和权衡。例如,狭义的技术性去中心化面临着抵制审查制度和嵌入价值之间的矛盾,最终往往会导致功能变差或一些中心化的决策,正如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审核机制。
因此,在一个功能系统中,中心化的程度和功能可行性存在(软)限制。与其对下一代技术应该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问题上进行错误的辩论,还不如讨论如何能够最好地实现理想的去中心化模式。以及阐明我们想要从去中心化中得到什么。
去中心化的价值在于真正赋予人们在其社会环境中果断行动的权力,同时提供跨环境的必要协调机制。 这与当前的技术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环境下,对信息、计算、审核等的决策权越来越多地掌握在“远离”相关群体的当局手中--例如,平台内容审核过程试图跨社区和跨文化,但在这两方面基本上都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脱离了应用环境,由对事情没有什么直接兴趣的人做出,这样他们就无法利用丰富的分布式信息。
我们对去中心化的看法是关于协调。其强调通过“地方”单位的联合来解决问题,这些单位聚集在与当前决策最相关的社会环境中。这并不是一个新想法。美国的联邦制,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国家政府,基本上都来自于这种普遍性原则,就像建立开放源代码库和类似维基结构的信息聚合一样。关键是这些地方单位是可组合的--模块化和互操作,基本上可以“堆迭”到更大的全球规模,以使分散的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需要中心化协调的问题。此模型称为可组合的本地控制。
普遍性是使可组合的地方控制成为可能的去中心化的架构和类型。但 Web3 的主导轨迹不太可能实现,甚至可能与普遍性相悖。无权限的区块链是作为一个分布式冗余账本建立的,其中存储和权限由匿名经济机制分配,并通过可替代的、可交易的资源(如计算和代币)进行访问。该架构针对高度狭窄的问题集进行了优化,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无法与实际需要解决问题的丰富经济和社会网络对接。纯粹的金融系统在集中财富、信息和权力方面有着充分的历史记录,目前的 Web3 生态系统已经将这些属性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冗余的分布式账本与附属网络和倡导的去中心化形式的好处是矛盾的。
我们对 Web3 的潜力保持乐观。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使 Web3 成为一个网络之网络( "network of networks"),而不是一个账本。
大多数典型的加密项目,如比特币,目前实现的“去中心化”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布式冗余”:在许多地方对一个共同的、同质的数据集进行全球性的、开放的、基于共识的存储。分布式冗余取决于三个因素。
- 最大限度地从社会环境中移除数据。(所有的交互都被归结为账本中记录的交易,外部环境无法在技术架构中得到体现)。
- 旨在实现普遍化的解决方案。(对“全球”适用性的关注要求所有的解决方案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 依赖于全球共识和使用可替换资源访问的冗余验证。(决策机制受到代币或计算谜题的限制;拥有更多财政资源的人拥有更多这些资源)。
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热衷于追求冗余性和普遍性?理论上,冗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攻击。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最近的供应链挑战和大多数比特币开采集中在少数矿池的情况下,市场效率倾向于将活动集中在超大规模的中心,往往对冲击和中断非常脆弱(例如,当地的 Covid 锁定政策),或位于可能容易受到地缘政治风险影响的管辖区(例如,中国和俄罗斯)。有效和安全的冗余需要有意补偿,选择多样化的“对冲”风险,而不仅仅是最低成本的供应商。但要实现这样的对冲,需要跟踪纯粹的金融系统所忽视的地域性和网络关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取的去中心化类型,普遍性,其重点在于。
- 使数据尽可能地接近创作的社会环境。
- 通过协调联盟和互操作性的机制,将多种解决方案联系起来并加以整合。
- 利用和扩展在线和离线信任和机构的关系。
也许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附属系统的是最初的网络之网络,即基于 TCP/IP 的互联网,正是出于安全和效率的考虑而以这种方式设计的,并且可以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更多的例子包括:
- 社交网络的 ActivityPub 标准和相关的应用程序,如 Mastodon。
- 来自 Ink 和 Switch 的一系列研究项目,包括“本地优先”计算的架构和不同程序间的互操作性设计。
- 一系列社会本地身份系统,如 Spritely、BrightID 和 BackChannel。
- 联合学习和更广泛的保护隐私的机器学习。
- 网状网络。
- 数据合作组织、合作社和信托。
- 维基百科和基于维基的内容结构,更普遍。
- 社区内容审核系统,如 Reddit。
- 社区优先的云计算、文件存储和时间共享。
与分布式冗余不同,普遍性冗余往往利用信任来提高效率,而不是降低效率来消除对信任的需求。以社区网状网络为例,社区通过本地安装的共享节点和天线来启动分散的无线网络。创造性的经济激励设计对于此类网络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但这些激励措施是嵌入社会关系中的,而不是作为社会关系的替代品。类似的原则是最近基于区块链替代方案的基础。
以下内容显示了建立在对 Web3 有潜在影响的一些领域,普遍性和冗余性之间的区别。
身份和信誉
承诺: Web3 承诺将身份和声誉从少数大型科技公司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允许以“自我主权”身份进行通信、交易和治理。
冗余性: 作为 Web3 的基本数据架构,假名账本不适合作为身份或信誉的基础。鉴于在假名账本上建立多个账户的便利性,虚假攻击(或多身份攻击)即人们通过控制一个平台内的多个身份来寻求对该平台的不正当影响,是很常见的。以冗余为先决条件的解决方案集中在通用的、非语境化的唯一加密标识符上。删除上下文会导致对基于生物识别/通用特征的 "普遍安全 "标识符的依赖,往往会引起至少与它们所取代的中心化协议一样多的担忧。
普遍性: 信任是身份的基本构件,大多数求助于身份机制进行证明或验证的相关交互,更多的是关于关系(雇员、公民、学生、平台贡献者的身份),而不是关于普遍身份。自互联网早期以来,基于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通常被称为“信任网”或“ IP 信任”)已经设想了基于强大但通常是非正式的信任关系的验证;建立在这个框架上的最新协议的例子包括 Spritely、BackChannel、KERI、Āhau 和 ACDC。
数据赋能
承诺 :Web3 声称让数据创建者 "拥有 "他们的数据,并从中获利,同时保护他们的隐私。
冗余性: 数据所有权的典型愿景集中在“个人数据存储”中数据的私有财产概念,可以自由交易,并通过 DeFi 结构与“市场”连接。然而,这种结构不太可能在狭义的情况下促进数据授权,原因包括:
- 大多数数据是相关的(例如,人与人之间的电子邮件、家庭部分共享的遗传数据、社交图谱数据),因此,私有财产概念失败了。如果任何人可以阻止交易,数据就无法使用;如果任何个人都可以授权交易,那么就会出现竞争,因为每个数据持有者都试图在其他人面前出售。
- 数据的大多数用途都依赖于聚合,限制了没有集体组织的个人的议价能力,就像工业时代工人需要集体谈判一样。
普遍性: 一种新兴的数据管理辅助模型将数据合作、协作和信任等社会和法律结构与数据处理的隐私保护和增强技术相结合,例如联合学习和安全的多方计算。
在这些模式中,对数据主体负责并与之有社会联系的合作组织(从地方政府到工人合作社到信用社)收集和管理社会上纠缠的人际数据。这些组织可以与公司和其他实体进行协商,围绕共享数据的使用制定准则。例如,信用社可以作为成员数据的管理人,只与建立贷款再融资工具的初创公司或旨在改善金融政策的公共部门机构交换特定的见解,在为生态系统增加价值并将利益转给会员的同时,保持基础数据的隐私。这样的管理人可以进一步与其他信用社的网络互通有无,以获得更好的杠杆作用和利益。类似的结构可以用于 Covid-19 联系人追踪或跟踪碳排放等不同的需求,在保护个人和社区决策的同时,释放大量的公共利益。
组织创新
承诺: Web3,特别是分布式自治组织 (DAO)承诺灵活、轻量级、负责任的组织以及对等的、全集社区的授权。
冗余性: 迄今为止,完全自动化的组织由于无法在无错误代码中指定相关的意外事件而失败。灵活性和自动性处于基本的紧张状态,因为永久自动化的流程极易受到监督错误或错误预测的影响,并且在遇到初始代码未涵盖的情况时无法适应。毕竟,自动化是关于普遍和重复的规则;而灵活性要求相反。在人类的认知中,灵活性来自于具体案例的判断和创建。因此,DAO 严重依赖治理,但在没有身份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主要依赖于一个代币一票的结构,这些结构很容易受到攻击,例如控制 51% 代币的风险资本家。依赖非正式的 DAO,通常是 Web 2。
普遍性: 部分由于对当前 DAO 结构不满, 平台合作 主义、 退出社区 、 元治理 、 RadicalxChange 和其他相关运动一直在开发工具,如社区货币、灵魂绑定代币、 二次投票 等创新投票系统,新的民主审议工具,如 Pol.is 和 Loomio ,以及资助新兴民主问责组织的新方式,如二次融资和 Gitcoin . 这些工具专注于社区参与和赋权,将组织联合起来建立更大规模的合作,而不是收购或纯粹的金融合同。虽然某些功能在自动化时最有效,但这些流程实现了对组织运作至关重要的适应性。
Web3 挑起了关于权力下放的重要讨论。然而,是时候利用这种能量来实现去中心化的最佳效果了:普遍性,而不是冗余——网络之网络,而不是分布式账本。
在对当前 Web3 生态系统的有偏差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很多目标。不可转让的灵魂绑定代币,保留在最初的发行者那里,因此是非金融化的,有很大的潜力允许社会身份和社区自治,即使是在隐私不是主要考虑的情况下(例如,一个人放在公共简历上的东西或将包括在推特中)。 在这样一个有灵魂的生态系统中,这种基于信任的、不可转让的代币的可转移性和透明度,不仅可以实现一个更加基于人格的网络,而且还可以实现创新的投票和社区治理协议。
事实上,许多这样的协议已经以不完全安全的形式在实验中蓬勃发展,例如,四维投票和资助,投票和集体资助机制,使更细化的偏好表达和聚合。多签名账户正在赋予社区资产管理权力。有一系列试图建立数据联盟等严重依赖区块链的尝试。似乎有可能的是,各种增强隐私的技术可以与现有的Web3生态系统相结合,进一步扩展这些技术,并努力实现更多的附属结构。
适合普遍性的更雄心勃勃的项目在解决有意义的协调挑战方面拥有更大的潜力。这些项目在实现规模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障碍:
- 既不服务于当前追求利润的在位者的权力,也不鼓励基于其全球革命承诺的全球可替换货币的投机行为。
- 鉴于有意与现有的社会结构合作并加以利用,而不是试图取代,实施之路更加长期和社会技术性。
- 与目前围绕区块链的能量联系得不太直接,因此从由此产生的炒作中直接受益较少。
然而,我们认为这些挑战是对协调一致的、多部门投资的呼吁。虽然这条道路可能不那么直截了当,但它也有更大的社会变革潜力。今天的互联网是在美国政府、学术界、工业研究实验室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多部门合作中发展起来的,在公共使命的基础上为附属的分散化提供支持。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协调挑战,从危机应对到全球治理,都需要精心设计的普遍性,才能在规模上取得成功。我们相信这里概述的普遍性要素可以为这样一个系统提供基础。
South Korea’s Leaders Support Bitcoin ETFs and Institutions
The post South Korea’s Leaders Support Bitcoin ETFs and Institutions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
EigenLayer (EIGEN) Price Blasts Through Resistance with 91% Weekly Gain – Eyes on $2.15?
The post EigenLayer (EIGEN) Price Blasts Through Resistance with 91% Weekly Gain – Eyes on $2.15? ap...
Ethereum Launches Trillion-Dollar Security Upgrade
The post Ethereum Launches Trillion-Dollar Security Upgrade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