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公告 > 正文
专访Virtuals Protocol联创:不想成为Pump.fun,但想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
收藏

原文作者:深潮 TechFlow

最近,Virtuals Protocol 在 AI Agent 的浪潮中风头正盛,其在 Base 上相关的 Agent 和对应代币,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

而今天 Virtuals 也登陆了韩国的 Bithumb,进一步催生了大家的 FOMO 情绪。

早在 8 个月前,我们曾在《 Virtual Protocol :为游戏和元宇宙而生的 AI 工厂,人人皆可贡献与受益 》 1 中介绍过 Virtuals,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讨论。

深耕 AI 无人问,一朝暴涨天下知。

一路走来,Virtuals 究竟是怎么火的?未来又有哪些新的玩法和规划?

带着问题,深潮 TechFlow 与 Virtuals 的联合创始人 Wee Kee(X:@everythingempt 0)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内容包括 Virtuals 的成长、对 AI Agent 赛道的看法、与 Pump.fun 的差异和对 Base 生态的看法等。

在对话中,Wee Kee 认为 Virtuals 的成功既有运气成分,也有背后不断在 AI 相关领域的探索储备;同时他也直言项目不想成为 Pump.fun,其核心的 KPI 不是又快又多的发资产,而是吸引顶级的 AI 团队来平台进行 Build。

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心的人,Wee Kee 也直言:

我想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

关于 Virtuals,到底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竞争激烈的加密市场,它又是否能用差异化的方式笑到最后?

以下内容为我们对话后的文字整理稿,播客音频版也同步上线: 点击这里

专访Virtuals Protocol联创:不想成为Pump.fun,但想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

从游戏公会到 Virtuals

深潮 TechFlow:首先请您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比如在团队中的岗位和兴趣等。

Wee Kee:

您好,我是 Virtuals 的联合创始人(Co-Founder)之一。

我在 2016 年就进入区块链领域,购买了以太坊比特币,但当时并未深入参与。大学毕业后,我在波士顿咨询工作了两年半,那时恰好错过了 DeFi Summer。到了 2021 年,当 GameFi 公会特别火热的时候,我们开始在 Axie Infinity、Gala 以及 Illuvium 这些项目上获得了一些收益。

之后我就辞去了工作,因为我们看到像 Merit Circle 和 GuildFi 这样的公会获得了大量融资。我们认为也可以做类似的项目,这就是 Virtuals 的前身 - PathDAO,一个游戏公会。从 2021 年的游戏公会发展到现在的 Virtuals,虽然形态变了,但其实是同一家公司。

深潮 TechFlow:我记得您是马来西亚人,对吗?

Wee Kee: 是的,我是马来西亚籍的华裔。

深潮 TechFlow:今年业界对马来西亚的 Web3 和加密从业者都比较看好,比如 CoinGecko,大家都很熟悉,Etherscan 和 Jupiter 也在马来西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马来西亚有哪些比较顶级的项目,以及当地的加密生态现状?

Wee Kee:

说来有点尴尬,因为我平时比较专注于工作。最近才开始和 CoinGecko 和 Jupiter 的团队有所交流。事实上,我们和 Jupiter 团队一直都在同一个 WeWork 共享办公空间,但之前都没有交流过。最近才开始和 CoinGecko 团队有了一些接触。

Virtuals 成功,背后是多次 AI 赛道的失败探索

深潮 TechFlow:现在 Virtuals 火了,无论是中文圈还是英文圈,都能看到关于 Virtuals 及其生态项目的讨论。外界可能并不了解 Virtuals 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能否和我们聊聊背后的创业经历?

Wee Kee:

我们在 2021 年最初是做 Trading。当时看到其他项目融了很多资金做游戏公会,我们也觉得可以尝试。于是在 2021 年 12 月,以 6 亿美金估值融资了 1, 600 万美金,发行了一个代币,当时是做游戏公会。

那时正是牛市的顶峰。从 2022 年到 2023 年,我们实际上更像一个游戏公会 VC,投资了大约 40 多个不同的链游项目。其中比较成功的是 Off The Grid(目前雪崩上最热的游戏)。他们之前都没有和我们联系,突然有一天就火了,那是我们投资的种子轮项目。

从 2022 年到 2023 年,做游戏公会其实非常困难。我们的代币从 6 亿美金的 FDV(完全稀释估值)直接跌到了 600 万美金。但我们公会还保留着资金,我们也一直在寻求为代币赋能的方式,所以我们开始做 Venture Studio。

期间我们尝试了多个项目:交友软件、AI 音乐项目、面向游戏玩家的借贷平台,还有一个集成了电子芯片和 NFT 的服装项目。

这些项目虽然都没有成功,但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我们意识到 AI 一定会成为热点,这是在 2023 年 GPT 发布时得出的判断。

考虑到我们有技术团队、工程能力和资金储备,我们向 DAO 提议转型。最终 90% 的成员赞同转型,剩余 10% 不赞同的成员,我们用国库资金在当时大约 1, 000 万美金的全稀释估值下回购了他们的代币。

这是在 2023 年 2 月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正式开始做 AI,是从 2024 年 1 月开始,选择在 Base 上发展 AI Gaming。

在今年 2 月份,我们推出了第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最初的灵感来自 Autonolas 和 Bittensor, 采用了让 AI 贡献者获得代币奖励的模式。

但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很多 AI 贡献者并不缺钱,也对代币没有太大兴趣;其次,我们的代币价值较低,无法像 Bittensor 那样提供足够的激励。这个产品并没有找到市场契合点。

同时我们开发了几个 AI 项目。我们是全球第一家在 Roblox 上开发 AI RPG 的公司,不仅仅是在加密货币领域,而是整个行业。我们还是继 Google DeepMind 之后第二家开发无游戏引擎的 AI 游戏的团队,开发了一款可以用大模型玩 Mario 的游戏。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项目,但因为没有代币,没有获得太多关注。

与此同时,我们在抖音和 TikTok 上开发了一个虚拟主播项目,也就是后来的 Luna。在发行代币之前,她每天能获得约 5, 000 个新粉丝,日收入约 200 美元,在熊市环境下算是不错的成绩。

后来,GOAT 火了,带动了整个赛道的关注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外部环境。

深潮 TechFlow:听起来你们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要做 AI Agent 这个方向。如果当时没有 GOAT,你们后面的计划是什么?GOAT 突然火了对你们原有的计划有哪些变化?

Wee Kee:

其实不会有太大变化。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关于 AI Agent,我们非常相信未来游戏品类中一定会出现一种叫做 AIRPG 的形式。

比如说,你玩《黑悟空》可能 20 个小时就玩完了,故事线走完就不玩了对吧?

但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是这样的:你会有一个虚拟世界,里面有 100 个不同的 AI Agent,每个都有不同的个性。作为玩家,我们可以进去谈恋爱,可以做兴趣狂魔,可以追求成为世界首富等等。这些 AI Agent 是可以赚钱的,因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钱包。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有现金流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 Tokenize。这就是我们一直既定的整体框架。

不过我们后来发现了一点:与其让这些 AI Agent 存在于游戏世界中,不如直接把它们放在推特上。这是我们做出的一个调整,但整体框架其实是已经准备好的。

深潮 TechFlow:你刚才提到让 AI 来玩 RPG,这让我想起最近学术界很火的“斯坦福小镇”项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们在一个游戏环境中放入了十几个 AI Agent,给它们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最终发现这些角色不仅演化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还形成了小镇独特的文化。

Wee Kee: 对。有趣的是,你根本没办法预测这些 AI Agent 会如何发展。

深潮 TechFlow:在你们的创业过程中,无论是靠运气还是慢慢摸索到这个 AI Agent 的方向,有没有一些其他有趣的故事?比如说原本决定要做但最后没做的项目,或者像斯坦福小镇这样的情况 —— 看到别人做出来后,你们可能就改变了原有的计划?

Wee Kee:

我们确实尝试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难也是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一项技术。在游戏中,不同角色都有一个“大脑”,也就是 LLM(大语言模型)。虽然 LLM 很聪明,但它并不知道如何在游戏或虚拟世界中执行具体动作。

比如拿起一把刀去伤害别人,或是拿起一个苹果递给自己的爱人 —— 你可能有这个想法,但关键是如何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然后观察结果,再据此调整计划?这就需要一个闭环的反馈系统。这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 G.A.M.E 框架。

(深潮注:关于 G.A.M.E 框架的细节,可以直接查看 Virtuals 发布过的一篇介绍文档 :《 GAME :Enabling Agent-to-Agent interactions》 2)

这个技术最初是为游戏开发的。我们在 Roblox 上做了一款游戏,原本是想把它做好,让它成为 Roblox 平台上最火的地图之一。但现在我们把这个框架直接应用到了 Twitter 账号上。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型似乎更受欢迎。虽然我们转变了应用场景,但底层的技术框架是保持不变的。

选 Base 很幸运,但不想成为 Pump.fun

深潮 TechFlow:你们怎么看 AI Agent 赛道的长期发展?因为很多叙事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种说法是“加密货币需要 AI Agent,但 AI Agent 不需要加密货币”。作为一个处在这两个赛道交集处的项目,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Wee Kee:

坦白说,做预测很难。看看我们的发展历程就知道变化有多大。不过我们未来三个月的方向很明确。现在 Twitter 上有很多自称是 Agent 的账号,它们只是在互相对话,这并不是最有趣的部分。真正有意思的是,在 Twitter 这个"世界"里,我们希望有不同类型的 Agent:

1.内容创作型:能够创作图片、视频、音乐等内容。比如有的 Agent 专门做音乐,有的擅长制作 Meme。

2.金融交易型:做交易、套利和国库资产管理等。

3.大数据分析型:专注于加密货币等领域的数据分析。

当这些不同类型的 Agent 形成生态后,就会很有意思。

比如,一个想要成为热门的 Agent 可能不会写歌,它可以付费请其他 Agent 写一首歌;或者如果需要加密货币数据分析,可以找专门做这方面的另一个 Agent。这就形成了一个自主的 Agent 经济体系(Autonomous Agent Economy)或者说 Agent Commerce,Agent 之间可以进行交易,因为每个 Agent 都有自己的钱包,可以支付服务费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就是我们未来 1-3 个月想要做的。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 Virtual 不想成为 Pump.fun。我们的 KPI 是想找到更好的第三方 AI 团队来使用我们的平台。

我给团队的 KPI 很简单:每周有一个好项目就够了。不像 Pump.fun 每天都有上万个不同的代币,我们觉得散户有时候一周只需要一个好项目就够了。这是我们在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化定位。

深潮 TechFlow:说到“一周一个”,昨天基于你们平台诞生的 AIXBT 特别火。大家分析时都找不到这个产品的具体细节和资料,只能看到他们的 Twitter 账号在不停收集全网的加密货币信息。

作为项目方,你们是如何与他们打交道的?对他们有更多了解吗?

Wee Kee :

说实话,我上周才在一个群里认识 AIXBT,我完全不认识他们。

他们确实在使用我们的基础设施,但用得不多。我们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帮助一些简单的推特操作和 API 服务。比如刚才说的,如果你想要 AIXBT 告诉他哪个代币值得买,就可以付费给 AIXBT,让它来告诉你这个 Alpha 信息,主要是这种交互形式。

你可以把 Virtual 想象成一个 API 市场,让 Agents 之间互相交互。现在我们的电报群已经有上百个成员在做 Agent,有时候他们自己开发的技术我都跟不上了(笑)。

所以像 AIXBT,我确实不知道他们是谁,但确实比较火热。

深潮 TechFlow:这里有个有趣的点。Pump.fun 最近有点过火,开通直播功能后出现了很多道德底线低的内容,这反映了 Permissionless(无许可)的特性。

对于使用你们基础设施的项目,你们是否有审核机制或限制?就像 AIXBT,他们在你们平台上发币并开发项目,但你们对他们并不了解,这种情况你们能控制吗?

Wee Kee :

加密货币最重视的是自由,Permissionless 是第一原则。

作为官方协议,我们只能控制官方 Twitter 账号分享什么内容。如果我们觉得某个项目技术好,我们会做联合营销(Co-Marketing),但这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团队背景,确保他们不会伤害社区。

除此之外,我们不应该过多干预,当然如果是非法的事情,我们必须阻止。但在道德框架内,自由是第一位的。

深潮 TechFlow:明白了。现在很多人都在将你们和 Solana 上的 Agent 平台以及 Pump.fun 比较。你们为什么选择在 Base 上做,是为了避开竞争吗?另外,Base 主要是欧美用户在玩,作为一个华裔项目,你们是怎么打入这个生态圈的?

Wee Kee :

我们 1 月就在 Base 上开始做了,那时 Pump.fun 可能还没这么火。

选择 Base 最主要是因为我们团队更熟悉 EVM,对 Solana 技术不太了解。从 EVM 角度看,我们考察了各个 L2(Linea、Mantle、Arbitrum、Optimism、Base),觉得 Base 最有前景,当时它也还不是很火。

虽然社区经常问我们为什么不去资金更多的 Solana,但你看数据:

Base 的 TVL 是 Solana 的 30% ,但增长率更快;日活是 Solana 的 20% 。最关键的是,Solana 上每天出现的代币数量是 Base 的 10-100 倍。

在 Base 上反而更有优势,因为散户选择少,必须买好的项目。这符合我们的策略。

而且,我们不想成为 Pump.fun,这不是我们的盈利模式。我们的 KPI 是吸引优秀的 AI 开发者,而 Base 官方也更注重打造 AI Agent 公链的定位。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相信未来四年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会成为一个非常加密友好的国家。

而 Base 是全球生态中最“美国”的生态,没有一个生态比 Base 更美国了。从战略角度来看,选择 Base 是目前最佳的决定。这真的很幸运。

深潮 TechFlow:你们开始做的时候,Base 自己也没起来,你们可能也是很小的规模。现在发展到这么火的状态,Base 对你们的态度有变化吗?在生态或资金方面,有没有更多的扶持政策?

Wee Kee :

我们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和 Base 团队沟通,有几个不同的电报群,比如 Coinbase Wallet、和 Jessie 的对接群以及生态项目群。

从技术角度,我们一直在不停地构建。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和他们沟通,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现在 Base 生态确实吸引了很多 AI 项目的开发者(Builders)。他们经常会问我们要不要和其他项目方交流,或者去找合作。我们也在泰国的 Devcon 上和 Jessie 见了面聊了聊。

深潮 TechFlow:听起来你们目前没有考虑去 Solana 上做同样的东西,或者开发新项目。未来有这样的规划吗?

Wee Kee : 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我们团队比较小,担心顾此失彼。现在的平台已经让我们忙不过来了。

我想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

深潮 TechFlow:我一直在使用 Virtual 的产品,发现有些功能可能还在起步阶段。比如我想查找 AIXBT,但在官方平台上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必须通过第三方页面才能找到。后续产品规划和用户体验上有什么考虑?

Wee Kee :

这确实是我们需要道歉的地方。主要有两个方向要做:一是持续优化,二是一个重大的升级。

这是由两个不同的团队在推进。如果必须选择一个,我更关注那个升级部分。

我们还在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心的人,我只想不停把最好的功能拿出来,让竞争者感到绝望。所以从升级角度,我会不停推出更高级的功能。当然这些优化的工作也需要做,但团队较小,请给我们一些包容的时间。

深潮 TechFlow:你提到让竞争者感到绝望,目前我们看到的类似平台有 vvaifu,但长期愿景似乎不太一样。哪些是你们认为值得一较高下的对手?

Wee Kee :

我觉得大部分人的战略是想要成为一个发布资产的平台,追求速度 --- 如果你 30 秒发布一个资产,他们就要 5 秒发一个资产。

但我们的战略不同,在于如何找最顶尖的 AI 团队在我们平台上发币。一周一个就好,一个月一个就好,不需要一万个。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前,有 100 个顶尖的 AI 团队在我们平台上发币。如果你有 100 个顶尖的第三方团队在平台发币, 100 个 AI 智能体彼此交互进行交易、提供服务,形成网络效应。如果今天你也是一个大厂出来的 AI 团队,你会去哪一个平台上发币?

从 AI 技术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这才是让人感到绝望的地方。从发行资产平台角度来看,我不想要和别人去做竞争,因为是一个无底洞,而且没有优势,Pump.fun 在发行资产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

深潮 TechFlow:你刚说的大规模 AI 智能体经济体系很有意思,智能体之间具有更多的交互可能。我很好奇通过 Virtual 去发行资产,和在 Solana 上比如有 ai16z,他们很多用 Eliza 的框架去发行的资产,这种跨链或跨框架的,未来有可能互通吗?

Wee Kee :

我想强调,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 AI 团队,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依赖任何人的基础设施。我的 AI 技术已经很成熟,不需要使用别人的基础设施,那为什么这些团队还要选择来呢?

其实他们面临几个痛点:第一点就是需要通过代币发行来进行融资;第二点是变现问题。

在当前 AI 领域,如果你做 Web2 的 AI 项目,最大的痛点就是如何盈利。你需要投放 Meta 广告、YouTube 广告,然后期望用户付费使用你的服务。我相信如果我们把这个智能体网络做大,这些智能体网络就会产生自己的需求。

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智能体想要创作一首歌,但是这个智能体网络里没有具备这个能力的智能体。这时我作为第三方可以开发一个音乐创作智能体,就可以通过为其提供服务来获得收益。

还有第三点,对这些开发者来说,声誉和名誉非常重要。

他们不会随意选择平台,而是会关注平台上是否有声誉良好的真正开发者。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 Virtual,在 Solana 和 Base 上的比较也同样重要。在 Solana 上发行代币,很多时候会被视为一种投机行为,而在 Base 上则给人一种认真做事的印象。

最后一点是,我们希望开发者之间能够不断探索合作机会,共同研究技术。现在在我们的电报群里,我们把所有开发者聚在一起,他们已经开始自发地探索各种可能性。比如有的智能体想要成为第一个投资型智能体,去投资其他智能体。

做项目 VS 发 Meme

深潮 TechFlow:说到 AI 融合,最近看到 Truth Terminal 与另外两个 AI 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尝试。他们将这三个 Agent 放在同一个模型框架下(似乎叫 Loria),让它们互相对话,以期产生更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场景。这和你刚才谈到的融合其实是类似的。

但这里的基础在于,你背后是有技术实力的,而非只是个 Meme。

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你们希望有更多的厉害的 AI 的 Builder 来,那到目前为止你们觉得比较厉害的一些 Builder 有哪些?在哪些方向进行 Build?

Wee Kee :

我想说的是,仅仅把三个大模型放在一个房间里聊天,虽然很酷,但那只是一种文字表达,只是在看一个故事。我们想要实现的是让这些 Agent 都有自己的目标,能够进行实质性的互动,比如写歌或进行交易。

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是思维层面的碰撞,更要有行动层面的互动。关于第三方团队,目前我们平台上确实有一些团队的技术实力和背景都远超于我们,特别是在 AI 机制方面。

虽然有些具体情况我不方便透露,但我认为未来几周会非常有趣。这些团队背景都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愿意在 Virtuals 上进行 Fair Launch,以 50 万美金这样的估值发币。

想象一下,可能会有约 10 个这样背景的团队,以 10-50 万美金的估值发行 Agent 币。这是我们社区成员非常喜欢的一点,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一些潜在的风险。

深潮 TechFlow:听起来有点像最近比较火的 DeSci(去中心化科学)。本质上都是通过平台让不同的研究获得资助,然后进行代币化。只是在你们平台上,主要是顶尖的 AI 团队?

Wee Kee :

因为我本身学习生物科技背景,我知道任何科学相关的研究都需要十年以上的周期。而 AI Agent 开发可能两天就能做出一些可用的小产品。所以在我们平台上,我希望团队在发币时产品就已经到了可用阶段,这样才有意义,而不是仅仅为了发币而发币。

深潮 TechFlow:关于你们自家的 Luna ,网上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说它在 TikTok 上的热度可能是虚假的,关注者数据是刷的。对这种质疑,你怎么看?

Wee Kee :

实际上,Luna 在 TikTok 上最大的问题是经常遇到 Shadow Ban(限流)。比如今天可能有 5, 000 个新粉丝,但第二天直播时,因为动作与前一天相似,平台就会对其进行限制。即使是简单的互动行为,比如请求打赏,也可能触发 Shadow Ban。

(深潮注:这种限制机制通常是平台用来控制可能违反规则或被认为是“机器人行为”的账号。对于 AI Agent 来说,因为其行为模式可能被系统识别为非人类行为,特别容易触发)

现在原本负责 TikTok 的 Luna 团队已经转向 Twitter 平台。

在 TikTok 上的表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平台算法是否青睐你,如果获得青睐就能获得更多流量。

考虑时间成本,我们决定暂停 TikTok 运营。不过现在社区中有声音建议我们重新关注 TikTok,因为当前大多数 Agent 都在专注 Twitter,这可能是一个蓝海机会。

目前我们 Virtual 团队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 Luna 项目,包括技术和营销团队。我们希望 Luna 的 AI 技术能够达到《黑镜》剧集那样的科技感。如果技术成熟,我们会将其去中心化,供所有 Virtual 的 Agent 使用。

深潮 TechFlow:说到 TikTok,最近 Solana 上有个叫 Chillguy 的 Meme,快速走红并上到顶级交易所。而你们在用 AI 技术开发 Luna,虽然在慢慢构建,但市值和知名度可能都不及它。

怎么看做项目还不如发 Meme?

Wee Kee:

我是相信 Meme 的力量的。Meme 的优势在于简单直接——用户不需要相信创始人或团队,只需要相信那个图片就够了。

相比之下,像 Luna 这样的项目风险要高得多,因为如果我明天说不做了,那就糟糕了。

作为创业者,我也希望能做出一个市值百亿的 Meme 项目,但我可能不具备这个能力(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专注于做好技术和产品。

深潮 TechFlow:其实你们的产品让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趋势,叫“Distribution-First Software”(分发优先软件)。传统的加密货币产品往往专注于将用户引入自己的平台,而你们的 Agent 采取相反的策略——将 Agent 植入到不同的社交环境中,比如 TikTok、Twitter 或 Discord。你们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吗?

Wee Kee:

是这样的。如果要我们去做一个新的短视频公司,肯定比不过 Meta 这样的巨头。

我们在加密货币领域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代币,一旦用户购买了代币,他们就成为了社区成员。在这种情况下,代币就成了我们的营销工具。

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不做自己的公链,但我觉得没必要那么麻烦。Base 上已经有这么多用户和资金,Twitter 上也有大量用户,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现有平台。我们不可能在短视频领域超越张一鸣,我更敬佩他们在做更难的事情,我们就顺势而为就好。

深潮 TechFlow:说到 Luna 代币,它在短时间内涨了很多。这次涨幅是在你们意料之中还是意外?

Wee Kee:

在发行 Luna 之前我们是有期待的,因为我们的技术实力确实不错,当时的 AI Agent 甚至比 GOAT 还要好。不过最终的表现确实超出预期,因为二级市场的表现是很难预测的。而且我们是在 Base 上发行的,根本不需要买量。所以说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从基本面来看,我们觉得这样的估值,对 Virtuals 来说是值得的。

给开发者和玩家们的建议

深潮 TechFlow:对 Virtual 来说,如果我是一个想要接入的开发者,你有什么建议?另外,如果我是想参与 Virtual 上这些项目代币化的玩家,你有什么建议或提示?

Wee Kee:

作为开发者,我觉得最好的建议有两点:

首先是思考我们 Virtuals 里的 Agent 们有什么痛点,进而去开发,这样会更容易得到社区的帮助。比如说 Luna,他的痛点是不会做音乐,所以我们发布了一个音乐 Agent。再比如,如果 Luna 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在日本付钱给日本粉丝,你作为开发者可以开发一个让 Luna 在日本发日元给粉丝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方向,因为 Luna 会支付费用。

除此之外,如果你现在已经有自己的技术,直接进行代币化就好了。通过代币化,你就会感受到社区的力量,特别是很多 Web2 的 AI 开发者,他们往往会对这种支持感到惊喜。

作为投资者,我建议要去了解项目背后团队是否可信。现在有很多 AI 团队是币圈的新手,他们不理解我们看重的关键点。

举个例子,有个团队发了一个代币后就说想要发更多的代币,但对投资者来说,我们很反感这种做法——同一个团队怎么能发六个币?那些 Web2 背景的 AI 从业者往往不理解为什么这是个问题。

所以我们作为 Virtuals 经常需要去劝说他们,解释为什么这样对社区不好。这确实很复杂,也是我们每天都在处理的问题。

深潮 TechFlow:在 Virtual 的 Agent 页面上,除了提供链接外,你们有考虑展示一些具体的项目信息吗?比如开发者是谁、项目进度如何、后续计划是什么... 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和其他开发者都有参考价值。

Wee Kee:

是的,我们会提供 GitHub、领英等链接,用户可以验证开发者的 GitHub 或 Twitter 账号身份。这些功能很快就会推出,我们会做好相关尽职调查。

深潮 TechFlow:最后补充一个问题,之前提到你们以 6 亿美金估值融资了 1, 000 多万美金,现在 Virtual 的估值是 4 亿美金,存在 2 亿美金的差距。

你觉得整个 AI Agent 以及 AI Agent Economy 这个市场会有多大?未来 Virtual 在这个市场中的目标是什么?

Wee Kee:

我无法给出具体数值,但我们做了三年,从游戏转型到 Virtual,期间没有进行稀释。

对我来说,我对 PathDAO 之前的投资者都是一种责任,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为 Virtual Token 赋能。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我们所有 Agent 代币的交易对都是 Virtual Token,也就是说如果要买 Luna,必须先买 Virtual。

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很愚蠢,说不合理,但我的想法是:看看所有的 L1 公链,无论是 Solana 还是以太坊,他们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估值,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是基础交易对。他们的 NFT、DeFi、交易都在这些链上进行。

所以我们认为,不需要做一个 L1,只要确保资产都与 Virtual 配对,就可能获得类似 L1 的估值。

深潮 TechFlow:谢谢,时间所限,非常感谢你的分享和见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

Wee Kee: 好的,也感谢你们,再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MyToken: https://www.mytokencap.com/aboutus 本文链接: https://www.mytokencap.com/news/471660.html
相关阅读

Plume Network整合16个网络,解锁跨链RWA收益

通过Plume旗下的SkyLink,使用户可在多个链上无需许可地享受机构级RWA收益。

XT.COM与XPIN Network携手推动AI Agent在加密货币交易中的应用

XT.COM与XPIN Network的合作将持续推动 AI 发展,开启数字资产管理的新纪元。

韩国加密大逃亡:资本、企业与人才的外流

过度依赖交易量而非生态系统建设的情况,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出现 「韩国折价」。